P5 總結:這幾個問題是我在安裝oracle 11g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在網上查找資料,自己親自調試,都被一一解決掉了,以后無論在何種的網絡環境下,都可以順利的通過JDBC連接到oracle數據庫了,不會在因為IP地址的不固定無法連接數據庫而煩惱了.
P8 集合是一種數據結構,可以在單個變量中保存若干行數據。舉例來說,我需要將一個條形碼的列表組裝到一個集合中,并將集合從一個程序傳遞到另一個。集合不同于記錄,記錄中只能保存一行數據,其中可以包含不同類型的數據;而在集合中,所有行的數據都必須是同一類型的。有時候可以這樣說,記錄保存的是異構數據,而集合保存的是同構數據。如果你碰巧知道另一種程序設計語言,而最接近pl/sql集合的數據類型是數組。
P10 標準規定,約束可以是deferrable或not deferrable(默認)。 not deferrable 約束在每一個DML語句后檢查; deferrable 約束可以在每一個insert,delete,或update(即時模式)后立即檢查,或者在事務末尾檢查(延遲模式) 當沒有按特定順序執行數據加載時,這項功能特別有用——它允許先把數據載入子表,然后再裝入父表。
P11 2、在雙機環境下要想啟動或關閉ORACLE系統必須首先切換到root用戶,如下su-roota、啟動ORACLE系統hareg-yoracleb、關閉ORACLE系統hareg-noracleOracle數據庫有哪幾種啟動方式說明:有以下幾種啟動方式:1、startupnomount非安裝啟動,這種方式啟動下可執行:重建控制文件、重建數據庫讀取init.ora文件,啟動instance,即啟動SGA和后臺進程,這種啟動只需要init.ora文件。
P83 // oracle 9i 以后 exp 不再支持 inctype 必須為 SYS 或 SYSTEM 才可執行增量導出導入 增量導出: 包括三個類型: (1)“完全”增量導出(Complete) // 備份整個數據庫 $ exp user/pwd file=/dir/xxx.dmp log=xxx.log inctype=complete (2)“增量型”增量導出 導出上一次備份后改變的數據。 $ exp user/pwd file=/dir/xxx.dmp log=xxx.log inctype=incremental (3) “累計型”增量導出(Cumulative)只導出自上次“完全”導出之后數據庫中變化 了的信息。
P25 首先建立3個文件系統(就是3個目錄) 建 /oracle ---oracle的安裝目錄 /oracle_install-----oracle的安裝介質目錄 /xxxDB ----數據庫數據文件所在的位置(可選,若需要建數據庫的話需要)
P65 AC環境的備份、恢復和普通數據庫的備份、恢復是有一些區別的。這個區別主要體現在RAC環境的特殊性上。 根據Oracle的RAC環境的不同,RMAN備份、恢復操作也是不同的。如果RAC環境是建立在CLUSTER文件系統上的,或者是建立在ASM上的,那么備份和恢復過程可能會很簡單,基本上和普通的數據庫環境沒有太多的區別。如果RAC環境是建立在裸設備上的,由于歸檔日志無法存儲在裸設備上,那么歸檔日志文件必須放在多個節點的本地硬盤上,這時備份和恢復就變得和普通的數據庫環境有所差異。
P6 在日常的生產環境中,我們接觸得比較多的是OLTP系統(即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這些系統的特點是具備實時要求,或者至少說對響應的時間多長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這些系統的業務邏輯一般比較復雜,可能需要經過多次的運算。比如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電子商城。<br> 在這些系統之外,還有一種稱之為OLAP的系統(即Online Aanalyse Process),這些系統一般用于系統決策使用。通常和數據倉庫、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概念聯系在一起。這些系統的特點是數據量大,對實時響應的要求不高或者根本不關注這方面的要求,以查詢、統計操作為主。
P9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次的項目可以說是我工作以來做過的最麻煩的一次項目,因為在本次項目中,幾乎什么疑難雜癥都遇到了。在客戶所反映的問題中,其中就有這篇文章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因客戶非法關機所造成的oracle的錯誤從而導致不能啟動的解決方法和整個過程。?
P66 Folder不是Form的標準功能,而是Oracle自己在EBS開發中總結出來的“動態界面”:不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塊中哪些字段需要顯示以及順序;而開發人員則免于被布局折騰的痛苦。本節標題說明:標準指做Folder都要做而且是一樣的步驟,可以考慮做個模版了;普通指和做普通Form一樣;特殊指做Folder都要做但需要根據實際內容作修改。
P14 Oracle 應用服務器 10g 是集成的、基于標準的軟件平臺,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 是繼 Oracle9i Application Server (Oracle9iAS) Release 2.0 version 9.0.2 和 version 9.0.3 之后的最新版本 Oracle 應用服務器。
P247 Oracle是一個面向Internet計算環境的數據庫。它是在數據庫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的Oracle(即甲骨文公司)的產品。可以說Oracle關系數據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于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它是一種高效率、可靠性好的適應高吞吐量的數據庫解決方案。
P11 當ORACLE數據庫系統啟動后,數據字典總是可用,它駐留在SYSTEM表空間中。數據字典包含視圖集,在許多情況下,每一視圖集有三種視圖包含有類似信息,彼此以前綴相區別,前綴為USER、ALL和DBA。
P3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存儲過程開發之后,寫下了一些開發時候的小結和經驗與大家共享,希望對大家有益。 數據庫開發程序員,數據庫的數據量很多,涉及到對SP(存儲過程)的優化的項目開發人員,對數據庫有濃厚興趣的人。
P ORACLE的基本語法集錦;Oracle的優化器(Optimizer) ;Oracle在執行一個SQL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語句的執行計劃,然后再按執行計劃去執行。分析語句的執行計劃的工作是由優化器(Optimizer)來完成的。不同的情況,一條SQL可能有多種執行計劃,但在某一時點,一定只有一種執行計劃是最優的,花費時間是最少的。 相信你一定會用Pl/sql Developer、Toad等工具去看一個語句的執行計劃,不過你可能對Rule、Choose、First rows、All rows這幾項有疑問,因為我當初也是這樣的,那時我也疑惑為什么選了以上的不同的項,執行計劃就變了?
P4 說明: 在創建數據庫時輸入的密碼,是修改系統默認的密碼,以system和sysman等系統默認身份登錄時要輸入的密碼就是修改后的密碼(創建數據庫時輸入的密碼) 如果要創建新的用戶就必須以system或者sysman(這二者的權限最大)的身份登錄后才可創建
P13 Linux 下安裝 Oracle 11gR2 單機環境。11gR2的安裝除了界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外,其他的變化也不是很大,安裝也是超級容易的.安裝oracle11g前期需要做很多配置,主要是安裝package。另外還需要配置用戶組合oracle的環境變量。這些完成之后就可以安裝oracle11gr2了。
P13 1、 安裝介質:10201_database_linux_x86_64.cpio(64位操作系統)或更高版本。 2、 創建dba用戶組和oracle用戶(組id默認就可以)
P3 數據庫建好以后,需要在A數據庫和B數據庫中建立雙向的數據庫鏈。 A到B的數據庫鏈:
P23 oracle性能調優。我們一般會想到的oracle優化的方式1、建索引2、分區3、調參數4、調連接數5、存儲過程6、碎片7、優化硬件設備8、優化sql9、文件分開存放我們一般會想到的oracle優化的方式1、建索引 - 本質是為了減少io2、分區 - 本質也是為了減少io3、調參數 - 調整軟硬件之間平衡4、調連接數 - 調進程、內存消耗5、存儲過程 - 調應用6、整理碎片 - i/o7、優化硬件設備——調cpu,內存,硬盤轉速等硬件性能8、優化sql——優化sql語句使用的資源9、文件分開存放 - 分散i/o優化的實質優化的實質是調整資源:cpu、內存、i/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