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的九重天

程序員 13年前發布 | 898 次閱讀 AnthonOS Apache Cayenne 蔡文勝

 每個職業在成長中,都會屬于某一階段,有著困惑和希望,作為程序員的你,對比一下到哪種境界了,本文給你對對看。

第一重:

在哪本電腦雜志上看見軟件工程師這個職業介紹,或者走在大街上看見某某軟件培訓機構鼓吹培訓完就能年薪10萬的廣告,有些羨慕那些編程序的,自己有些蠢蠢欲動。

第二重:

用控制臺或者說SDK之類的東西寫了一個“HELLO WORLD!”,感覺編程這個東西,太簡單沒難度。

第三重:

學會了簡單的使用某某工具例如VC,知道怎么利用工具創建對話框之類的東西了,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扎實”的基礎,出去找工作四面碰壁之后感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

第四重:

以極低的要求找到工作,突然發現自己不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不求甚解是無奈之舉。這個階段寫代碼寫完之后主要是試,試的標準:“能運行就是成功,不能運行就是失敗。”一個小模塊寫完之后被黑盒蹂躪幾十次稀松平常。

第五重:

突然意識到不能再瞎干了,于是知道了如何規范的寫代碼,盡力的把代碼寫的短小精悍,看一堆關于算法的書,并且會把自己的或者別人的優秀代碼分門別類存起來,以便經常參考使用。

第六重: 

做的時間越長,發現自己不會的越來越多,每每遇到不太理解的必然刨根問底,寫完一段代碼,一定仔仔細細把程序研究個透,不讓他出現一點泄漏一點警告才罷休,以挑戰白盒作為樂趣。

第七重:

把各種工具研究個稀巴爛,即使一個全新的語言或者工具,也能在半個月之內熟練使用,這個時候,仍然認為自己距離高手還有很大差距,遇到新手來公司面試,很驚訝這些人居然連怎么操作內存都不會就敢出來混了?

第八重:

把編程工具用煩了,開始喜歡控制臺或者說SDK,純粹的API編程變成了自己的最大樂趣。

第九重:

在電腦雜志上看見軟件工程師的職業介紹,或者走在大街上看見某某軟件培訓機構鼓吹培訓完就能年薪10萬的廣告,想對后來人說些什么卻終究發現無話可說,只好一笑而過。

第一重到第四重,需要努力,第五重到第六重,需要悟性,想到第九重,需要智商和福緣。

 本文由用戶 程序員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