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棲聽云語

在百度,騰訊大會陸續結束之后,阿里的云棲大會終于在今天早上開幕了,大會名字好詩情畫意叫云棲,但是馬云最美!而這么美的馬云說了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會上,馬云說互聯網是第三次技術革命,互聯網會像水電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須品,互聯網引起的生產力改革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不擁抱未來,保守僵化的人將會受到沖擊。而這第一個變化,就是阿里巴巴將不再說電商,而是五個新: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
新零售
新零售的意思就是,線上線下和物流要結合起來。其實最簡單的例子是中國o2o的發展,分享經濟的繁榮。但是可能只有外賣送餐涉及到了物流,其他的更多是只是提供服務,不涉及物流。
所以更貼近一點的例子,應該是京東,甚至都不是亞馬遜。因為在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使得美國交通運輸系統發展極快,美國亞馬遜僅僅需要建立倉庫,快遞服務外包就好,無需擔心。而京東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基礎設施太差,遇到極端天氣,極端情況,快遞公司基本報廢,如09年雪災,雙十一爆倉等,而京東當時主營的3c產品,交給快遞員也不是很放心。所以京東倉庫要自己建,最后一公里的運輸也基本自己來運輸,以此看來,京東應該算是線上線下物流結合起來服務。而淘寶就相差更多了,因為淘寶做的是平臺,簡單來說就像是網上的萬達,在網上提供一塊地,賣家入住,倉庫都是淘寶賣家各自的,物流當然也是淘寶賣家負責。
但是馬云說新零售,僅僅是與京東競爭嗎?顯然不是的,馬云真實的意圖是讓物流消滅庫存,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合理、有效地估計和控制倉庫商品存儲量,最終可以達到無積壓商品。這個的商業意義可就大得多了,因為沒有庫存就意味著極大地解放了資金鏈,釋放了現金流,而現金流可以產生新的生產力和新的投資等等,極大得改善了運營狀況與成本,活躍了市場。
新制造
而新制造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從過去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制造轉變成個性化和智慧化制造,即充分滿足個人喜好,展現個人風格,實現私人訂制。與之最相似的概念,應該就是德國工業革命4.0中,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只不過,目前智能化工廠仍然還處于大規模用機器人代替手工工人進行重復操作,生產流水線無需人工操作。而在之前漢諾威工業展會上,看到西門子,奔馳,大眾等德國廠商的愿景可能真的就非常近似于新制造的概念,下圖以用戶下單個性化汽車為例,簡單解釋一下新制造的概念。

西門子工業4.0
圖中,用戶下單時可選定車身顏色,車窗和座椅材料等個性化選擇,而根據用戶選擇,工廠先會虛擬設計,仿真和優化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構建完全符合真實世界的電子版模型,之后智能工廠開始自動化制造汽車,而所需的每一個構件都會包含著一定工序的信息,他們根據自身生產需求,主動與生產設備溝通,完成制造。當某項材料低于安全庫存時,可向供應商請求補貨,而根據大數據等技術又可以優化各項材料庫存。同樣個性化制造的產品僅符合個人需求,無法規模化生產,自然不會庫存積壓,又達到了消除庫存的目的。同時這個生產過程比之前更加節能,質量更佳,效率更高。
新金融
新金融也被馬云成為互聯網金融,實質是構建互聯網信用體系,其實這件事,螞蟻金服一直在干,他的信用體系不再像實體信用卡的申請,要求以資產,工資等資料來證實你有還錢的能力,為你的信用背書。而轉為你認識的人和你在過去的十幾年在網絡上的行為確定你的信用狀況。
比如,在支付寶實名制情況下,若你購買過汽車用品和汽車險,可能會認為你已經有車;若十幾年收貨地址固定且有水電煤繳費記錄,可能會認為你有房;每月通過支付寶還信用卡等行為,可能可以大概確定月薪以及消費水平等等。這些行為數據經過智能分析后轉化為信用體系積分及可借貸金額,當你有需要用錢時,可以得到足夠你需要多的錢。這是真正基于數據的互聯網金融,而不是之前掛著互聯網金融的羊頭,但實際上賣著實體金融狗肉的一系列產品。
而這個金融體系也并非不可能,因位實際上,貨幣一直在變化,從古代貝殼、金銀銅,到現在美元,英鎊,人民幣。并沒有哪種是有真正實際的價值,既不能吃喝,不能保暖,也不能用之農耕或者打獵。貨幣體系是存在于人們共同相信之中的一種信用體系,并由國家國力來為其背書。而最近幾年,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越來越多的使用網上轉賬,刷卡,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大綜付款,更是很少見提了一大麻袋錢的情況了。上述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數字的轉化,都是數據在變化,這些得以運行下去的根本是基于我們相信這個體系不會出錯,即使出錯也有銀行或者阿里巴巴騰訊之類的大企業來背書。阿里所想開創的互聯網金融也就是把紙幣和硬幣轉換為數據,用來交易,只要有足夠有公信力的機構團體為之背書也是可行的,像比特幣和區塊鏈美國不都承認其貨幣地位了么。
新技術與新資源
新技術就是人工智能,新資源就是數據。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及應用還是需要大量的數據供給。以往的機器用電用煤用石油,之后的機器還會多使用一個資源:數據。所以各大公司也紛紛布局,努力發展人工智能,搶占先機。
而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變革,肯定會使很多人失業,比如自動化工廠的發展必定會使工人下崗,自動化駕駛可能會取代司機,消除庫存可能會使倉庫管理員失業。但是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變革還不止僅與藍領有關,還有可能會讓很多白領失業,例如目前90%美聯社的新聞都有機器來寫,阿里ai客服日接待400萬人,而理財機器人憑借精準的分析和預測投資行為已經取代了不是分析師的工作,一些簡單的非訴訟案件,如遺囑,商標申請等,機器人已可以完成,強生生產的麻醉機器人已經上市并被批準為十八歲以上的患者進行服務,而這些還僅僅是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初期發生的變化。
在未來,當人工智能可以根據足夠多的數據進行更加合理的分析時,可以想象會有更多的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畢竟相對于人來說,機器人更加穩定,廉價和“勤勞”。所以霍金也提醒過說,人工智能可能會以遠超人類進化的速度進化著,并終將覆滅人類。
但是,對于這點,馬云認為,人類可以操縱自己所創造的工具,而機器人也僅僅是一種工具,機器人永遠變不成人,因為機器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對文化的傳承,對未來的愿景,對創造的熱忱,對情感的重視,同樣也不會創新,沒有想象力。所以我們不要怕機器人,要擁抱變化,敢于創新,找出未來的新職業,適應未來的新生活,終生學習,也終生美好的活下去~
來自:http://www.jianshu.com/p/5dfc50e77c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