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15歲了:看看那些年伴隨我們長大的QQ
今年是騰訊 QQ 15 周歲,作為國內最為成功的即時聊天軟件,它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 15 年的光陰,最初用上 QQ 的追風少年現在已經成為中年大叔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 15 年來 QQ 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OICQ 1999 年】
想當年最火的互聯網溝通方式還是聊天室。當時使用聊天工具的人并不是主流用戶,大多數用戶仍在使用網易聊天室、湛江碧海銀沙聊天室等網頁版的同 城聊天室。但是這種公共聊天室無法建立點對點的個人聯系,而騰訊公司推出的 QICQ 是第一款點對點、一對多的聊天軟件,又叫網絡尋呼機。集合了聊天、公共聊天室、單點傳輸文件的功能。解決了這樣的需求。有人在知乎上寫到,”在互聯網蠻荒 年代,是個能用的東西,都有人嘗試。“網蟲”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存量時間去消費。從第一天起,就是一個高滲透率的基礎服務,從沒高端過。”
當時的 QQ 企鵝形象還是像素設計,有點單薄。使用聊天工具的人并不是主流用戶,大多數用戶仍在使用網易聊天室、湛江碧海銀沙聊天室等網頁版的同城聊天室。但是這種公 共聊天室無法建立點對點的個人聯系,因此騰訊 QQ(當時名稱“OICQ”)的出現,解決了這樣的需求。有人在知乎上寫到,”在互聯網蠻荒年代,是個能用的東西”。

【QQ 2000-2002 年】
視頻聊天的功能讓原本通過文字聊天的人有了新的方式,而 QQ 群這樣功能的發展也是出于人的溝通方式的變遷。2002 年底,QQ 秀項目啟動。但真正擴散傳播是在 2003 年,到 2005 年 7 月月收入成為當時騰訊最高的產品時,這個團隊的成員也不到 20 人。QQ 秀的早期運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無論是在 SARS 期間推出的口罩造型,還是配合蔡依林專輯推出的 QQ 秀。有網友回憶稱,QQ 秀曾推出一些“絕版”商品,而這些商品在下架后會被一些玩家反被賣出,這中玩家之間的互動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在 QQ 秀早起,其甚至可。

【QQ 2003-2004 年】
遠程協助是一個革命性的功能。雖然這各功能其實早在 DOS 時代就可以實現,但是功能復雜、難用而且麻煩。QQ 所做的就是讓后臺自動判斷,功能流程進行整合,最終使得用戶只是做出 YES 或 NO 的決策。另外,這個功能也能夠自然整合進入企業級市場,從而帶來商業價值,對網上客戶服務的功能的加強顯而易見。與遠程協助類似的一些便于用戶操作的功 能,也在此時順應而生。在幾年之后,騰訊推出了企業 QQ。

【QQ 2005-2006 年】
Q-Zone 最早實際上是 QQ 的一個增值服務,與 QQ 秀類似。裝飾道具和背景音樂等虛擬物品對用戶的吸引,使得包月用戶數增加,并帶來了穩定收入。2006 年 Web2.0 風潮卷入,具有博客和 Web2.0 形態的空間模式就引入了“人的關系與行為”,使得 QQ 從即時通訊發展到了網絡社區。引入 SNS 應用后的二次擴張,就是后話了。

【QQ 2007-2010 年】
QQ 不斷優化群組、與個性化功能。如新增了超級群、群組動態、消息盒子、好友印象等,這個邏輯也是與 QQ 日趨擴大的用戶群分不開,社交網絡不再是你和我和 TA,而是群體概念。社交網絡與線下真實世界的網絡的界限也不再模糊。在滿足個人個性化的同時,群體的個性化標簽也是日趨明顯。幾個簡單的功能的更新來自 于用戶的需求,比如一個學校或者企業希望通過群來建立彼此的聯系,傳統的群容納的人群有限,而“擴充”則成了一個必要的操作。此外能夠提醒用戶關注的消息 盒子,以及增加好友之間互動的好友印象,則是吸引用戶產生互動的新方式。

【手機 QQ 與你同在】
最早的手機 QQ 誕生于 2003 年,當時的手機大多還是功能機,塞班系統,整個軟件的界面都較為單一,基本能滿足好友在線聊天的需求。而這也是作為一個通信工具的最基本功能。網絡環境和硬件產品決定了,用戶在手機上還不能夠做更多,如日后那樣豐富多彩的應用。

【手機 QQ 2005-2007 年】
這三年手機 QQ 最大的變化是來自個性化,從設計上看更小清新,從功能上看,滿足了 QQ 這款聊天軟件所具備的一切:聊天(視頻、群聊)、新聞資訊、娛樂影音等。隨著人們對互聯網的逐漸熟悉,他們希望隨時隨地與網絡相連接,功能也隨之得到完善。

【手機 QQ 2008-2010 年】
這三年 QQ 豐富了在功能機上的一切應用。帶觸控屏的智能手機改變了人機交互方式。首先 QQ 在手機界面上放大了尺寸,視覺設計上更簡潔明快。由于是觸控式交互,功能設計更集中化,減少窗口的堆積,而讓功能的展現錯落有致。不過,PC 的痕跡依然殘留在手機 QQ 上,不過這也降低了用戶遷移的使用門檻。

【手機 QQ 2011-2013 年】
這三年,手機 QQ 從功能設計上的更加接近用戶使用移動終端的體驗,與 PC 客戶產生了差異化。這對用戶來說,手機 QQ 不再單是一個社交聊天工具,而是一個地理位置坐標,一種支付工具,一種展現個性的信息相框,甚至是一種閱讀工具、還能替代打電話,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 限日益模糊。QQ 已不是當年模糊性別、長相、個性與真實身份的聊天工具,而是能代表現實世界用戶的網絡人格。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