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10億用戶群可能不再知web這種交互界面為何物

jopen 12年前發布 | 4K 次閱讀 web

下一個10億用戶群可能不再知web這種交互界面為何物

        英文原文:A Tweet About Mobile That Took On A Life Of Its Own

        人們都在使用移動應用上網這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需要指出的關鍵一點在于,web——作為一種交互界面,將不再被接下來涌現的 10 億新用戶使用。隨著移動設備指數級的增長,許多新用戶自接觸互聯網伊始就沒跟碰過 web。這些人不僅是移動互聯網原著民,而且,他們所知的 Website 很可能僅會出現在學校的課堂上。

        我一直很癡迷 Uber 和 Snapchat 這樣的移動初創公司,但并不單純因為這兩家公司的 idea 和產品本身很牛 B,我覺得有趣的一點是人們在使用它們時從來都無須和 web 端直接打交道,而像 Instagram、推ter 等重視移動端的公司都允許用戶通過瀏覽器使用。周末我發了一條類似內容的推文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但當時的措詞不夠準確。我的推文原話是:

“對我來說,Snapchat 和 Uber 這樣的公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 web。”

        這個表述不太準確,Snapchat、Uber 當然離不開“互聯網”。我的意思其實是,Uber 和 Snapchat 用戶其實無需與某個“website" 交互才能使用服務。拿 Uber 來說,下載一個應用,注冊,上傳信用卡;對 Snapchat 而言,圖片不以 web 頁面的方式呈現,也不被發布到其它網絡。

        鑒于人們圍繞這條微博展開的討論,我認為有必要再次指出互聯網和 web 的區別——“互聯網”是指許多電腦彼此聯接的網絡架構,其間信息通過各種協議進行傳遞、共享,而 "web" 是人們通過 HTTP 協議在網絡間獲取和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由于這兩個詞語的普遍程度,從用戶的角度講它們太容易被混淆了。

        人們對 web 和本地應用的看法是有爭議的,很多人貌似擁抱這種“去 web 化”——無需再輸入“HTTP”這樣的字符了。當然,移動應用還是要依賴服務器和 API。相對而言,另一群人更傾向于捍衛互聯網開放性(包括 HTML5),任何人都能通過互聯網開發產品,而不會被 Apple 或 Google 的把門人拒之門外。

        蘋果至今沒有任何鼓勵開發者偏離本地 app 的意思,而且用戶也依然更偏愛本地應用。如果“卡片的概念”因為 Passbook 而流行起來的話, 那就又多了一個去 web 化的互聯網移動交互方式。

        而 Android 就不一樣了,其一 Google 一直在鼓勵用戶在移動端通過 web 接入互聯網,因為它們的商業模式和數據集是與瀏覽器和搜索這一行為情境分不開的;第二,Android 可以而且也正在生出不少衍生版本來,HTML5 能夠以近擬本地的方式將信息呈現出來,被索引的 app 之間通過深層鏈接(deep-linked)彼此相連,用戶的互聯網體驗就得以暢通了 。

        所以…圍繞這個 tweet 展開的談話其實是人們對互聯網、web 和移動應用區別的學習。雖然關于 app 和 web 的遠期未來現在并不可見,但就眼前以及不久的將來而言,我還是堅持認為,當你冷靜地思考 Uber 這家公司的發展潛力,以及 Snapchat 這個 IM 工具瘋長的速度和規模時,用戶跳過 web 聯通互聯網已經是個鐵的事實了。人們都在使用移動軟件上網這點我懂,但需要指出的關鍵一點在于,web——作為一種交互界面,將不再被接下來涌現的 10 億新用戶使用。

        換個說法,隨著移動設備指數級的增長,許多新用戶自接觸互聯網伊始就沒跟碰過 web。一些 app 會有包裝器,而且有些用戶會通過移動瀏覽器搜索信息,但人們對 Uber 和 Snapchat 之類服務日益高漲的熱情明顯指示了一種趨勢——開發者們、UX 設計師、大公司和 PC 制造商、VC 甚至華爾街都認識到:移動端是網絡的關鍵觸點。在消費者注意力日漸稀缺的今天,本地體驗——而非某 web 站點的移動版——正是大多數用戶所偏愛的。對今天大多數以及未來新的用戶群體,website 的世界似乎是一個遙遠的星球,這個東西可能會出現在學校的課堂上,但跟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能不會有什么交集。

來自: 36氪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div>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