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平臺:360阻擊小米的AK47

jopen 10年前發布 | 7K 次閱讀 360

開放平臺:360阻擊小米的AK47

文/楊思亮

周鴻祎又跟雷軍杠上了,這次拿的是 AK47!

記得老周第一次和雷軍約架發生 2012 年 6 月底,當時正值 360 推智能手機計劃之際,其“特供機”直面小米手機,周鴻祎向雷軍提出到朝陽公園約見面談一談,卻被雷軍多次拒絕,理由是“你有什么本事約談,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兩年后的今天,360“特供機”早已不見了蹤影,周鴻祎花了 4.0905 億美元與酷派重溫智能機大夢,希望能一挫小米銳氣。只是小米沒有給他太多機會,短短 2 年多時間里快速崛起,搖身成中國乃至全球智能機行業翹楚。

與此同時,兩年后的游戲規則也發生了深刻變革。現在的互聯網企業不談生態、智能家居、開放平臺等高逼格名詞,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僅靠手機這一單一智能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期待,打造完善的生態系統才算成功。

360 自然也無法免俗。去年,360 先后推出了智鍵,隨身 WiFi、兒童衛士智能手表、安全路由器等多款智能硬件產品,可以看出 360 已把下半場押在智能家居領域。再加上 4 億美元入股酷派,360 似乎已經在向智能硬件廠商轉型。

但相比長虹,海爾,海信,以及 BAT 和樂視等,360 算是智能家居的后來者。上述各位早已推出多款自家產品,早已建好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磨刀霍霍時刻準備大干一場。而 360 除了少數幾款玩票性質的智能終端,幾乎沒有太成型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甚至連最基礎的 OS 也要在今年 5 月才能面世,想要參與競爭,似乎勝算不大。

但周鴻祎還是高調的向小米發出了挑戰。憑什么?周鴻祎給出以下答案:

“360 有 5.09 億 PC 活躍用戶,7.44 億手機用戶,可以將自身的云服務能力、大數據平臺技術、在線營銷平臺、APP 開發能力、芯片組等資源完全開放,包括品牌、能力、資本等”。

說句誅心之論,這些資源 BAT 也都有,360 真正能夠用以挑戰小米的利器,是押寶開放平臺的決心與勇氣以及在智能家居市場背水一戰的悲壯。

在本屆家博會上,360 與海爾、老板、奧克斯共同亮相,再加上不久前公開與格力董明珠的合作議程,360 以開放平臺的名義聯合縱橫,要在業界樹立起智能家居聯盟意圖愈加明顯。

此外 360 還推出了售價 1 元的“360 智連模塊”,憑借近乎白送的智連模塊,以及 360 技術、用戶、市場的開放政策,以低成本、共享用戶、免費云服務做為誘餌,吸引小廠商站隊。這有些像當年的站長聯盟,百度,360 通過小恩小惠,與數十萬的中小站長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分成收益至今。

筆者認為,360 此番口口聲聲要做智能家居的開放平臺,要錢給錢,要資源給資源,十足土豪。但其背后卻是 360 現階段自身產品不給力,不得已拉攏一幫智能家居小伙伴造勢,與 BAT,小米等抗衡增加籌碼。

周鴻祎也很清楚,面對勁敵小米在手機,電視,OS,可穿戴設備在內的智能家居領域已漸趨成型,360 在很難在短期內趕超,與產業鏈抱團取暖似乎能起到一些加乘效應,360 擁有大把的資金、流量和近乎白送的芯片組,目前難以憑借擁有核心競爭力產品和技術取悅市場,只能拼更大幅度的開放。

事實上,智連模塊也不是新鮮玩意,此前小米、BroadLink 均已涉足該領域,只是 360 智連模塊只賣 1 元,或許會打動不少想嘗鮮的用戶。周鴻祎似乎想憑此重演當年免費殺軟一幕。

筆者不愿猜測 360 的開放平臺,能否復制當年在殺軟領域的效果。因為所謂的“開放”在中國更像是一個消費工具,用完就扔。

在宣傳時,幾乎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言必稱開放,忽悠一堆堆“小白級”第三方前來扎場子,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分配就變味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騰訊當年高調推出Q+ 開放項目。當發現開放獲得那點蠅頭小利,遠不如把用戶圈起來,自己開發和制定游戲規則賺得多,騰訊毅然將項目叫停。

因此這樣的開放平臺能否維系下去是存疑的,這樣的開放平臺可以成為周鴻祎阻擊小米的武器,也考驗著他的決心與野心。

周鴻祎此次再與雷軍約架,想必雷軍也不會應戰,360 沒有手機,沒有平板,沒有電視,沒有 OS,沒有空氣凈化機,也沒有 450 億美元的估值,與心氣正高的小米已不在一個量級,看不出有太多約架的必要。

但如果 360 開放平臺能夠堅持下去,或許真能夠在這個格局趨于穩定的市場攪起點波瀾,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來自: 新浪科技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