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程序員“減負”,Chrome 擁抱 IE 瀏覽器輸入標準

dy223 10年前發布 | 5K 次閱讀 Chrome

原文  http://www.原網站已經失效/article-7875-1.html


Chrome準備擁抱W3C的標準了。Chrome下開源瀏覽器排版引擎Blink團隊 宣布 ,Chrome未來將支持“指針事件”API。

        “指針事件(Pointer Event)”是指將鼠標、觸摸、手寫筆三種輸入方式集成到一個API中,開發者進行開發時,只需直接調用一個API。各種輸入方式可在瀏覽器中自動進行適配優化,能夠有效減少開發工作量。最早在微軟 IE 10 瀏覽器中被采用。

        團隊Rick Byers負責人表示,這次調整是聽取了網頁開發者、網站架構師等多方建議反饋的結果。同時他還感謝了微軟 IE 團隊在其中的幫助。

        之前Chrome采用的是“觸摸事件(Touch Event)”標準,在觸摸事件下,不同輸入方式的API是獨立的。優點在于能夠對鼠標、觸摸、手寫筆等方式進行精準的識別,但缺點是開發者需要分別對幾種輸入方式編寫代碼。

        “觸摸事件”最早在 2007 年由蘋果發布,當時是為了適應 iPhone 觸屏的操作方式。W3C 計劃基于“觸摸事件”制定一套輸入的推薦標準,但蘋果拒絕加入。 之后,2012 年微軟和 Mozilla 合作,在微軟的 IE 10 瀏覽器中引入“指針事件”API,隨后又與 W3C 合作著手制作推薦標準。

        Chrome曾經短暫擁抱過“指針事件”。但在去年 8 月,Chrome還是選擇堅持“觸摸事件”。當時 Google 的 考慮是 指針事件不支持用戶在滾屏的時候引發其他反應(例如回到頁面頂部同時進行刷新)和瀏覽器在識別不同輸入方式時,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

        因此在今天以前,瀏覽器的輸入標準其實是被分為主要支持“指針事件”的IE+Firefox和主要支持“觸摸事件”Safari+Chrome的兩大陣營。

        除了所謂的“多方反饋結果”,Chrome的這次的轉向還可能與“指針事件”在今年2月被 正式作為 W3C 的推薦標準有關。

        Chrome的轉向毫無疑問的增強了“指針事件”幫的影響力。不過“指針事件”中讓之前 Chrome 退出的缺點依然存在,所以 Byers 也表示要慢慢來,不會很快推出新的 Chrome 版本。

 本文由用戶 dy223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