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死book為假新聞背鍋太冤,信息碎片化+證實偏見才是罪魁禍首

jopen 8年前發布 | 7K 次閱讀 Facebook

非死book為假新聞背鍋太冤,信息碎片化+證實偏見才是罪魁禍首

幾年前,中國打擊造謠傳謠引起很大反響,更早之前不滿審查的 Google 退出中國。

這些事件背后圍繞著“假新聞”“言論自由”“輿論引導”等關鍵詞展開,一直以來言論自由更為開放的美國,因為史上最爭議的總統“特朗普”的當選,假新聞問題得到了空前的關注,致使社交媒體 非死book、推特和 Google 都受到了波及,近幾個月相關治理措施紛紛出臺。

移動網絡時代:假新聞已成全球難題

就在幾日前,流傳廣泛的“姚明提案被否決”“前香港特首曾蔭權自殺”等熱點事件,最后皆被證實是假新聞,互聯網的發達,尤其移動互聯網帶動的社交媒體的強勢,信息碎片化讓這一困擾加劇。特朗普競選期間使得 非死book 背上了傳播假新聞的責任,在美國幾大主流媒體的重壓下,起初表示不背鍋的扎克伯格,最終低頭認錯。

近日,非死book 開始為被舉報的虛假新聞打上“爭議”標簽,來提醒用戶審慎閱讀。不過 非死book 并未直接將該類消息列為虛假,而是打上了“爭議”標記,并且給用戶鑒定源,通過這一輔助策略,來幫助用戶分辨真偽,而非強制確認新聞的真假做裁判。

尤其是隨著歐洲多個國家大選的臨近,非死book 和 Google 加大打擊虛假新聞的力度。曾經不愿接受中國審查的 Google,在歐洲曾面臨多次被打壓和罰款,近日也做了策略調整。

Google 資助的 First Draft News 上月表示,已獲得包括法國《世界報》(Le Monde)和法新社(AFP)等大約 15 家法國新聞機構的支持發起一個新項目,在 4 月法國總統大選前搜索與核實網絡文章內容。

自美國多家權威媒體,把特朗普當選同社交媒體“假新聞”泛濫進行掛鉤,掀起了全球范圍內關注“假新聞”危害的高潮。比如德國難民假新聞、法國民族矛盾假新聞、韓國政治人物假新聞等,背后皆關聯著不同國家當下社會核心矛盾所在。

而戲劇性的是,被美各大媒體不喜歡的特朗普,如法炮制,上個月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疑似因制造“假新聞”等原因,對包括 CNN、《紐約時報》、BBC 等近十家英美大牌媒體的記者,全部請出白宮。

假新聞泛濫,社交媒體作為渠道為何背鍋?

追根溯源,全球假新聞的源頭并非社交媒體平臺。一些“高仿”權威媒體的假新聞網站、為賺取流量廣告費的無節操的中小新聞網站,甚至一些權威媒體因審查不嚴產出的假新聞,才是泛濫的假新聞的重要來源。

據美國觀察家網站援引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的研究顯示,所調查的七百多家新聞網站里,假新聞網站占比到 64 家。這些新聞網站依靠相似的域名、或高仿的頁面,往往能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而無節操的中小新聞網站靠假新聞吸引眼球,中國網民應該最有感觸,許多小網站為了吸引流量,炮制諸如月球背面是外星人基地、千年女尸復活、七旬老太生下白蛇等新聞,早已讓人看到了麻木。而權威媒體因審查不嚴產出假新聞,應該是此類新聞中迷惑性最高的種類。

比如幾年前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中國藍翔具有牛X的背景,成為中國網民常拿來調侃的笑柄,而這類假新聞無疑才是最具難以辨別真假。

據蓋洛普去年 9 月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已降至最低點,只有 32% 的人相信新聞媒體“完整、準確和公正”。

假新聞真正的來源同社交媒體關系不大,之所以 非死book 為此背鍋,除了社交媒體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的最大戶外,其已成為大多數網民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也是重要原因。

從流量方面來講,根據去年 GWI 社交媒體數據,全球 98% 的成年網民每周都會登陸社交媒體。即使是在 55 到 64 歲網民中社交媒體用戶占比也達到 93%。

而中國騰訊旗下的 QQ、微信,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兩大流量巨擘。隨著移動時代社交媒體占據了網民最多的時間,漸成為網民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

據皮尤研究中心去年 5 月的調查顯示,美國成年人中 62% 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18% 頻繁這樣做,通過臉譜網閱讀新聞的人占比高達 44%。

假新聞失控,信息碎片化+證實偏見才是罪魁禍首

假新聞并非互聯網特色,一戰、二戰甚至冷戰期間,各類帶有某種目的的假新聞并不在少數,而且往往是以權威媒體的名義向外發布。

以往由于新聞傳播渠道的單一、集中特質,相對來說好控制。只是移動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信息碎片化讓原有的監管和引導手段喪失了有效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前,新聞網站及論壇、社區等平臺出現假新聞,通過頭條辟謠或刪除等手段,假新聞相對好處理。然而以社交鏈傳播的移動時代,讓頭條辟謠和刪除手段變得力不從心。

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希拉里的“健康門”事件相關的假新聞流入了 9 萬個臉書賬戶,閱讀量超過 800 萬次。相比之下,美國著名新聞網站《野獸日報》(Daily Beast) 一篇辟謠的文章只進入了 1700 個臉書賬戶,在線閱讀僅 30000 余次。

這種影響力差距,在互聯網 1.0、2.0 種是極其罕見,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卻已是常態。

造成這一現狀主要是兩個原因,信息碎片化與證實偏見兩個核心因素。信息碎片化前文說過,讓頭條辟謠和刪除假新聞的手段變無效。而證實偏見才是造成“假新聞”蔓延的重要原因,甚至如美國幾大權威新聞媒體,因為不喜歡特朗普的證實偏見,許多捕風捉影甚至純粹造假的新聞被得以在它們平臺上報道,何況分辨能力非常差的網民群體。

據皮尤對 1002 名收入、教育水平和黨派關系各異的美國成年人展開調查,發現 64% 的人認為假新聞導致他們對基本事實有“極大困惑”,32% 經常在線觀看捏造的政治新聞,23% 分享過假新聞,14% 明知是假新聞還是轉發了。

可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如何辨別新聞的真實性非常困難。甚至有一部分網民明知假新聞也會轉發,證實偏見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謂的證實偏見,就是當我們在主觀上支持某種觀點的時候,我們往往傾向于尋找那些能夠支持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而對于那些可能推翻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往往忽視掉。這也好理解,為什么崇洋的精英們會對國外媒體的新聞無條件接納,而憤怒的網民們對很多淺顯而且荒唐的假新聞堅信不疑,即使有權威的辟謠仍然不能改變這一現狀。

比如微博時代,曾因謠言的失控,導致辟謠聯盟成立,目前該聯盟成員已將近數千人,是網絡上首個民間辟謠組織。針對目前網絡環境的復雜化,辟謠聯盟承擔著凈化微博環境的重要職責。雖然客觀上制約了假新聞的流傳,但仍舊未能徹底根治問題。其實,信息碎片化打破了權威媒體對新聞報道的霸權,同時也造成了虛假信息的泛濫。

后真相時代:企業危機公關進入了新階段

古斯塔夫?勒龐著作《烏合之眾》中關于“群體心理”有著很深的研究,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碎片化,及社交媒體受證實偏見影響,客觀的放大了網民情緒對輿論的影響力。圍繞特朗普揭開的假新聞爭議,讓世界進入了后真相時代。當歐洲大選都要忌憚 非死book、Google 等互聯網平臺在輿論上的影響力時,中國雖然并沒有此類擔憂。而會受輿論走向深刻影響的企業,卻要注意預防危機公關的意識。

比如說,因為快播而惹怒廣大男性網民的X視,如今許多負面信息,很難說與此無關。因為一封公眾號文章,而深受影響的某游戲公司,大眾在批判該公司 CEO 時,很少人會想到發帖者言論傾向性的問題。還有因為謠言一年損失 50 億的娃哈哈,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也只能在媒體上發發牢騷,卻并無力改變現狀。

因此傳統危機公關中的見招拆招原則如今已經不適用,如果不能提前與網民打好“情感”牌,一旦有人制造品牌相關的假信息,僅僅依靠揭露真相、頭條辟謠已經無法處理問題。

非常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去年兩大手機品牌,同樣發生電池爆炸事件。三星造成了各國的媒體的大力批判,導致了股價下跌、產品銷售不暢的巨額損失。反觀同樣有問題的蘋果,卻幾乎沒有影響到 iPhone 的銷量。

究其原因正是兩個品牌,與網民情感關系的遠近所導致。正是因為大家對蘋果品牌好感度高,即使有新聞發生,例如偶然性、非蘋果問題等公關說辭很容易被接受。而三星品牌缺乏這樣的基礎,加之錯誤的危機公關策略,導致用戶不僅毫不相信三星對外的說辭,甚至添油加醋制造子虛烏有的事情,成為助推不利三星言論的重要推手。

后真相時代,真相依靠灌輸不再可行,同網民保持好“情感關系”已是未來企業做好危機公關的基礎。正如現在美國幾大媒體同特朗普較勁一樣,誰才是“假新聞”的最大推手,讓網民自己分辨豈不是強人所難。當真相沒有了唯一標準的時候,情感的價值就得到了無限的提升。

來自: 鈦媒體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