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眼中的透明計算

jopen 11年前發布 | 9K 次閱讀 透明計算

暴風眼中的透明計算


騰訊科技-韓依民 1 月 19 日報道

10 天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張堯學完成了從“學界明星”到“公眾人物”的蛻變,這緣于他所率領的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但在被授予這一空缺多年的重量級獎項后,張堯學收獲的卻不僅僅是榮譽,還有一系列麻煩。

在中央級媒體延續一貫的宣傳手法,高歌“統治現代計算機 60 年的馮·諾依曼體系被打破,中國科研力量即將引領未來”的同一時間,幾乎所有的社交平臺上,張堯學團隊的“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即透明計算)都遭到了大量網民的質疑。

率先引發網友關注的是中南大學的官方微博。中南官微在祝賀張堯學獲獎的一條微博中,將張定義為“路由器之父”,隨后這一說法遭到了大量普通網友挑戰,繼而演化為對透明計算本身價值的質疑。

隨后一批 IT 業內人士也參與到了對“透明計算”的批判中,隨著學術打假人方舟子高調關注此事,這一學術界風波徹底發酵成為一個社會事件。幾乎所有的質疑聲都在細究一點——透明計算并不具有獨創性和創新性,即便不被考慮獨創與創新性,這一技術也距離商業化甚遠。

數名對 IT 領域并不專業卻堅持在社交平臺上“打假”的網友均向騰訊科技表示,他們對中國在計算機領域產生的顛覆性成果持本能性的懷疑。而多名 IT 業內人士則認為“透明計算”僅僅是個理論,遠談不上顛覆馮.諾依曼。

在質疑聲中,出現在“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中的多個公司及個人均對騰訊科技的采訪需求不予回應。曾數度為透明計算站臺的倪光南院士則 直言對透明計算研究不多,僅有與張堯學合作較深的英特爾中國向騰訊科技表示,雙方確實在透明計算有較多合作,并高度評價了“透明計算”的價值。

而另一方面,在透明計算的成果方面,目前確實很難找到實際的案例。

一位與張同為中國電子學會成員的老專家向騰訊科技表示,張堯學是有一定水平的科學家,透明計算提出的時間很早,當時具有一定理念上的先進性,例年來在各種學術會議上的講演現在依然可以搜索得到,對這一理論價值的爭議可以有,但是不應上升到對張的個人攻擊。

一位中南大學學生亦向騰訊科技透露,在事件發酵后,學校曾組織過信息學院的部分學生開會,“校長最擔心的是負面輿論會影響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

透明計算是什么?

根據張堯學 2011 年 5 月在學術刊物《電子學報》上發表的論文《一種云計算操作系統 TransOS:基于透明計算的設計與實現》的介紹,“透明計算是一種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其目標是在系統為用戶提供服務時, 讓用戶不用知道計算過程和實現細節, 只需關心系統能否提供所需服務和服務質量”。

論文中提到,“透明計算的核心思想包括:(1) 計算和存儲分離;(2) 提供跨終端、跨操作系統平臺的操作和用戶可選擇的服務;(3) 服務器和終端之間通過數據流和塊調度交換指令,云計算的超級操作系統對整個網絡資源進行一體化管理;(4) 程序以流的方式被動態調度到指定的終端或服務器上執行。”

根據透明計算的獲獎公示材料,這一研究的成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提出了時空擴展馮·諾依曼結構和透明計算模式;第二,提出了網絡計算中協議的邏輯化綜合設計和優化方法;第三,提出了網絡計算系統的性能優化和評價方法。

光明日報報道,透明計算它把“計算機的大腦”放到了云端;其次,由于將網絡資源存儲于用戶指定的服務器,因此徹底解決了安全隱患;最重要的是, 基于透明計算推出的超級操作系統(Meta OS)不排斥任何現有硬件和軟件,因此“國產操作系統可以與外國操作系統共存、互補,從單個應用軟件起培養用戶、贏得生存空間,最終實現全面超越”。

停不下來的質疑

但是,這一被稱為“突破了馮諾依曼結構”、“被國際同行形容為先于云計算、包含云計算”的研究成果在獲獎消息傳開后,卻遭遇到了多種質疑。

質疑之一為,透明計算并不具有獨創性和創新性。有人認為,透明計算其實質與云計算虛擬化概念類似,還有觀點認為,透明計算與微軟、Vmware 和 Citrix 等公司深耕多年的桌面虛擬化技術和瘦客戶機+虛擬機池的架構,在具體功能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其中 NSAP 協議和 PXE 協議的功能基本接近。

張堯學團隊發表的相關論文也被網友認為“不夠分量”、“得不到國際一流專家的認可”。

有網友對透明計算評獎公示材料中提到的八篇論文信息進行了分析。據該網友介紹,第一篇《Transparent Computing: A New Paradigm for Pervasive Computing》發表于 LNCS 上,LNCS 屬于不定期出版的計算機科學系列書集,可以是專著也可以是論文集,收錄此篇論文的當期 LNCS 就是在武漢召開的第三屆 Ubiquitous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會議的論文集。第二篇也是會議論文,張堯學是該會議的顧問委員會成員。第三篇發表于 1988 年,是張堯學的博士畢業論文,討論協議生成,與透明計算的關聯很小。

總體來看,這八篇論文都沒有發表在主要的學術雜志上。也由此,網友認為透明計算的國際學術認可度存疑。

同時,透明計算得到產業界,尤其是國際 IT 巨頭認可的說法也遭到了質疑。

相關介紹提到,英特爾公司從 2007 年起成立針對透明計算的專門研究隊伍開展持續研究,并大力推廣相關應用。惠普、IBM 等計算機領域的跨國集團也已開始關注和研究透明計算。其中,時任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軟件與服務事業部總經理詹睿妮(Renée James)曾在 2012 年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提到,“未來的計算,必將是‘透明計算’的時代。”

但有網友認為,英特爾提出的透明計算是指透明計算平臺,包括 HTML5 以及 Cloud Services & Security,與張堯學所主導研究的透明計算并不對等。

就此,騰訊科技向英特爾公司求證,英特爾相關人士表示,詹睿妮在 2012 年技術信息峰會演講中提到,透明計算概念從九十年代末就已提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人在做,清華大學張教授也在做類似工作,“英特爾也和張教授在合作,所以應該說是一回事。”

沉默的透明計算

而面對意料之外、洶涌而來的質疑,相關人士依然選擇保持沉默。

騰訊科技曾聯系中南大學,希望能夠得到該校校長張堯學對此事的回應。相關人士表示,“已經接待很多媒體了”,并且張堯學已在中南大學官方微博做出回應。但騰訊科技在查看微博后發現,該回應內容為解釋獎項所屬單位為清華大學,并非針對網絡對透明計算本身的質疑。

騰訊科技還曾試圖聯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一位陳姓教授,該教授曾參與過透明計算的研究工作,希望他可以從專業角度解答公眾質疑,但他表示現在事情正處于輿論焦點,不方便發表評論,“科技的東西,因為公眾很難理解,怎么說都會有問題”。

包括 IBM 在內的多個產學研機構均拒絕回應相關問題,截止目前,透明計算研究團隊仍舊未對相關質疑做出回應,也由此,圍繞透明計算的相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答。

(騰訊科技梁辰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自:http://news.cnblogs.com/n/513440/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