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項目托管將死?類GitHub站點永存!

jopen 11年前發布 | 6K 次閱讀 Github

本地項目托管將死?類GitHub站點永存!

        英文原文:The Long Death of Project Hosting Sites

        自上月開始,微軟和谷歌陸續通過 GitHub 來托管重要的代碼項目而棄用自家的平臺,曾經頗受器重的主機服務似乎陷入了衰退之中。

        11 月初,Go 團隊將 Go 項目以及旗下的所有子庫遷移到 GitHub;11 月中,微軟宣布將 .NET 堆棧基于 MIT 協議開源,項目托管在 GitHub 上;11 月底,Google 又將 V8 JavaScript 解析引擎移到 GitHub。此外,還有許多社區,包括 Python 社區也計劃將 Python 遷移到 GitHub 上,此舉昭示著,本地項目托管已死,類 GitHub 站點永存! 

        項目托管站點正重復著編程語言的生命周期,在某個時候莫名就流行開來,眾人趨之若鶩;成熟后用戶不斷增多,但人們的熱度不斷減退;最后由于管理的可能都是已過氣的項目而最后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GitHub 和前輩 SourceForce 推行的托管方案銷售模式更是使得開源項目也能獲得收益,進一步擠壓單純托管服務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早期的托管服務只是社區服務的一種不是利益的代名詞,如 Apache 軟件基金會和 Codehaus。盡管 Codehaus 都曾推出過郵件支援,持續優化整合等服務,但最后都不能免俗地充斥了滿屏的廣告。久而久之,用戶最后也只能放棄。

        同樣受累于廣告戰略的,還有 SourceForge,特別是當用戶發現自己被強行安裝上未知廣告插件時,對其更是避而遠之。谷歌的 Google Code 也曾多年位列用戶數第一的寶座,直到今年才被 GitHub 超越。Google Code 走的也是類似于盛極—衰落的套路。由于發展停滯,UI 跟不上時代步伐,用戶需求響應慢,所有的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發展的每況越下。

        那么什么樣的服務才是開發者心中的那杯茶呢?

  • 第一:有成熟的配套社區平臺
  • 第二:可擴展能力強

        BitBucket 和 GitHub 正是憑這兩點成功捕獲了開發者的芳心。

        微軟副總裁 Somasegar 在被問及為何選擇 GitHub 時,他是這樣回應的:

“我們想直接從源頭開始與他們結識。”  

        或許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彰顯微軟從閉關走向開放的決心。同樣地,懷著相同信念的谷歌也選擇上了 GitHub。

        寫在最后:

        GitHub 和 BitBucket 會否重蹈前輩們的覆轍,暫時還言之過早。不過由于他們的運營組織都有深厚的開發者運營基礎,能不斷滿足各種新的需求,應該可以走得更為久遠。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驅動是人心所向的關鍵所在。

來自: CSDN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div>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