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利:讓AppleWatch用戶之間通過手勢傳輸數據
未來的 Apple Watch 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根據蘋果最新的專利申請,該專利詳細描述了一種可以觸發兩個可穿戴設備之間的信息自動交換的方法,而且觸發信息自動交換的方式很簡單,我們可以使用如波浪或拳頭這樣簡單的手勢。

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的信息,蘋果“基于手勢的鄰近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的申請是一種全面的應用,該專利其實就是希望能實現兩個臨近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之間,能獲得簡單安全的數據傳輸方式,而這當然也包括了 Apple Watch 這樣的智能手表。

詳細的說,蘋果希望用戶能通過簡單和直觀的界面觸發這樣的數據傳遞,就好像老式的 iOS 應用程序 Bump 那樣,系統通過檢測到用戶的手勢進行工作,然后激活可自定義的數據共享傳播過程。
在一些具體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用戶與另外一個用戶接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握手、擁抱、背靠背、拳頭碰撞等不同的手勢,來激活數據傳輸的操作。而這些手勢被定義為“自然的”,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動作。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其他一些手勢。
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當然需要比較“刻意”展開我們的手勢,畢竟我們需要讓 Apple Watch 上的傳感器能識別到,而且這樣做也能避免太過于簡單的手勢,在擁擠的空間時會激動數據傳輸。

至于共享的信息,蘋果指出,該專利支持可以通過無線連接發送的任何形式的數字化數據。比如說聯系方式,照片,媒體文件,日歷活動等等。而除了本地存儲在 Apple Watch 等可穿戴智能設備上的信息之外,該方法還允許從 iPhone 或云端中提取數據。
當然,蘋果還考慮過許多安全協議和過濾方案,以確保正確的信息傳遞給正確的人。例如,在考慮發起共享會話的位置時,如果用戶剛好在工作,那么該功能僅僅會將與工作相關的事件和聯系人的數據發送到接收設備上。據說,除了共享數據之外,該功能還可以生成用于在社交媒體網絡上共享的數據。
不過考慮到用戶私隱和數據安全等問題,蘋果在短時間內應該不大可能將這個技術用到 Apple Watch 身上,分析師指出,蘋果要想將該專利用到設備身上的話,他們必須先建立一個手勢數據庫,更重要的是,他們還需要一個做出決策的 AI 。
來自: www.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