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jopen 10年前發布 | 5K 次閱讀 編程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文/明道袁春陽

除了 Internet Explorer,還有哪里藏滿了 bug?

Your Brain. 你的大腦。

在加里·馬庫斯的《Kluge》一書中,他這樣寫道:“...we humans are the only species smart enough to systematically plan for the future--yet dumb enough to ditch our most carefully made plans in favor of short-term gratification.”大概意思是,我們往往會因為短期事件打亂我們精心制定的長期計劃。舉個例子?比如多數人天天喊著要減肥,但有多少人會因為 突然出現的美食而臨時忘記自己的長遠的、宏偉的計劃?100 個人里會有 101 個人會這樣,多出的一個人是她身旁旁觀的閨密...但這還沒完,她們同時還會美其名曰: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嘛。(這么做雖然是正確的,但邏輯是錯誤的,我將在下文中解釋這個行為的心理學依據)

那么,自以為非常聰明的人類為什么會做出這么“愚蠢”的事情來呢?

其實,這并不愚蠢。且讓我慢慢道來。

如果我們把我們大腦所有的行為都看成是計算機領域中的“編程”行為的話,那么上面的現象其實就是一個 bug,但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這個 bug 未必只會產生副作用而影響人體系統的運行,反而它在平衡著這個整體。

和程序的交互一樣,大腦的首要的一個運行特點就是事件驅動(event-driven)機制,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事件發生,它幾乎不會去做任何事情,而有了事件發生后,大腦就會回應(Respond)它。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但不幸的是,我們要面臨的事件簡直太多了,而大腦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如何應對這些事件的沖擊,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這看起來很難。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被像被橡皮筋耍的團團轉的小貓一樣,不知所措,任其擺布。所以,這時候,黑客就必須站出來了。來,我們來 hack 一下這個優先級排序系統。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看見沒,我們的優先級排序系統率先淪陷。坐著刷朋友圈永遠比站起來出去鍛煉更加容易。

但是不對啊,我們人類是能控制自己的高級動物啊!你看我們可以計算復雜的數學題,我們會玩 Dota 操作要求這么高的游戲,我們為什么連優先級都排不好呢?

那其實也是事件驅動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大腦的計算能力有限,而做出鍛煉身體和看書背單詞需要足夠多的意志能量驅動才可以,所以,從資源效率利 用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大腦幾乎總會傾向于選擇消耗能量較少的事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刷微信朋友圈的事件。但大腦是不是就這一根筋呢?只認節省能源,不能火 力全開?不是。我們大腦中還有一個單元沒有被激活,即 CPU,這里的 CPU 不是中央處理器,而是Consciousness Processing Unit,意識處理單元。你之所以會控制不住去刷朋友圈,是因為你的意識處理單元一直處于待機模式。如 果你能意識到,繼續刷下去而不背單詞的話,你很可會無法通過幾個月后的 6 級考試,而無法通過的話你老爸就會打斷你的腿,你說你行不行動呢?意識越強烈,你的行動力就越充足。“老爸會打斷你的腿”會產生極強烈的意識。而我們反過 來想,幾乎所有自主鍛煉身體的行為都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現在鍛煉身體帶來的長期收益(如 4 塊腹肌可以在女朋友面前揚眉吐氣)遠遠凌駕于它帶來的短期痛苦”這一點。

所以如果你想走出理智的決定,你就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也就是充足的能量。因此,上文說到的“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完全沒錯,飽腹的狀態會給你帶來充盈的能量,但未必會給你帶來清醒的意識。所以我們還需要學會放松(Relax)。這一點在計算機領域表現為“休眠”,確切的說,是“散熱”。電腦的處理器需要專門的電扇來驅散熱量,否則時間長了就會歇菜。人腦也是一樣,如果你持續做一件事情,時間長了你的心理會厭倦,你的生理會缺氧。

那么,如何干掉這個 bug?

為此,我們決定引入一個新的事件。非程序員可能會把它叫作“習慣”(Habit)

而我們的新事件將會利用轉變(Transition)的現象。比如說,你醒了,這就是一個轉變。你到家了,這也是一個轉變。轉變無處不在。

而就在轉變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最容易被各種 bug 劫持。比如你剛回家,你很有可能會覺得媽的今天累成狗,哥要去沙發上躺會;一到周末,你就想了,是時候去找閨密胡吃海喝外加各種買買買了...怎么辦呢?坐視不管嗎?

來,教你今天的第一行代碼: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看不懂?別怕,有我在。我們一步一步來。

先看“No”

既然有轉變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當然可以自行創建一個。這么做為了打亂大腦默認的節奏,手動干預我們的心理。是不是很簡單?說“不”就夠了。

“不”意味者拒絕當前進行的所有事件,管你是擼啊擼還是紙牌屋,微信朋友圈還是香奈兒降價,一個字,No;不管有人跟你說麻將 3 缺一還是開黑 5 連坐,一個字,No;即便這樣會讓對方感覺很沮喪,答案還是 No。

當然了,這也有例外。比如你家房子著火了(僅僅舉例子,別激動!)...

不要擔心一直說 No 會讓別人漸漸疏遠你,你要讓他們明白,只是當時不行。永遠先解決重要的事情。相信我,很快,你在他們眼中的形象就會由鄙視變成膜拜,即使他們口頭上不說,在心里也會默默如此。

再看“Right”

好了,No 都說完了,裝完B了,我們要來點真格的。想想吧,什么事是正確的,你應該做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通常情況下,它是你一直想做但卻始終“沒時間”做的事情。如果我們把事件分成重要性(比如鍛煉身體)和緊急性(電話響了)兩個區間的話,永遠優先考慮重要性高的——因為我們的大腦在處理緊急性事件時有天然的優勢,根本不用你插手。

長此以往,你會發現,你沒有白花時間看我今天的這篇文章并聽從我上面關于重要性和緊急性的建議。

最后,“Now”

我們都已經走完前兩步了,還在猶豫什么呢?選好了當下最值得你做的事情,立即馬上果斷動手去干!要寫作業了是嗎,關掉該死的微信和手機,寫你的作業,現在就去。不要給你思考以及猶豫的時間,動手就行了。開始永遠是最困難的一步,但只要你開始了,人體的慣性機制就會讓你根本停不下來。具體的例子請自行腦補。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轉變的過程中,大腦對于各種事件是來者不拒、敞開胸脯(別想歪了)歡迎的。而一旦大腦選定了一件,它往往會堅持下去,因為它耗不起因為更換事件而消耗的額外能量。

我畫了兩張流程圖來比較兩種模式的不同: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大腦如同編程,bug如何修復?

總結:

只要記住“No.Right.Now.”三個單詞,并以此來指引和控制你的生活。你就能輕輕松松修正大腦的 bug,并養成一個你一生都會大受裨益的習慣。

那么 Internet Explorer 的 bug 怎么解決?I have no idea.

本文首發個人公眾號:黑客與畫家。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