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I產業規模增長56% 5G商用將助推工業智能化
導讀
5G 將激發諸如智能網聯汽車、遠程醫療手術等各類創新應用,補齊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短板,極大拓展 AI 應用場景,5G 與人工智能將共同引發智能終端產業下一輪技術和創新變革。
2018 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突破 23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部分新興技術領域中國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達到 339 億元,同比增長 56%,遠高于全球 17% 的增速水平。
4 月 16 日,在第一屆中國國際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21 世紀經濟報道從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延川處獲悉上述消息。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將引發諸多領域的顛覆性變革,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等領域的應用正逐漸向終端延伸。
隨著產業配套不斷成熟,逐步走向商用的 5G 網絡,將為人工智能這一“云端大腦”搭建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為龐大數據量和信息量的傳遞提供了高速傳輸通道,推動整個機器智能化進程。
智能終端為新技術“試刀”
張延川指出,當前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為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新機遇。
中國部分新興技術領域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從人工智能產業看,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融資金額居全球之首,達到 325 億美元,在全球占比達到 58%。2018 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達到 339 億元人民幣,比 2017 年增長 56%,遠高于全球 17% 的增速水平。
從新型顯示產業看,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顯示產能最大的地區,預計 2018 年中國大陸地區的顯示產業規模將超過 3000 億元。
在張延川看來,面向特定領域的人工智能(即專用人工智能)由于應用背景需求明確、領域知識積累深厚、建模計算簡單可行,形成了特定人工智能領域的單點突破,在特定領域智能水平的單項測試中可以超越人類智能,如機器人、機器翻譯、圖像篡改檢測等領域,人工智能的運用已較為普遍和成熟。
各類企業也紛紛將人工智能作為戰略重點,全面搶灘人工智能生態布局。
2017 年谷歌將未來發展戰略從“MobileFirst”調整為“AIFirst”。華為在 2018 全聯接大會上首發 AI 戰略。小米在 2018 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明確表示,要把人工智能作為最重要的戰略。從這些領先的智能終端企業爭相向 AI 轉型的動作不難看出,人工智能將是智能終端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不久前,華為發布的《GIV2025 打開智能世界產業版圖》白皮書預計,到 2025 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 400 億,個人智能助理普及率達 90%,智能服務機器人將步入 12% 家庭;全球企業對 AI 的采用率將達 86%。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智能終端正在成為新技術的“試驗田”,成為引領產業創新的重要領域。由于用戶規模龐大,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識別、柔性顯示等新技術都率先在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上獲得了規模使用。
史德年表示,目前智能手機是人工智能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使用規模最大、細分應用最多的領域。虛擬現實與手機結合的盒子類虛擬現實產品已經成為占比最大的三大產品類別之一。OLED 柔性屏手機占比快速提升,現在最新折疊屏技術也是先從手機開始應用。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張力威在發布會上表示,智能家居、智慧住宅已是必然趨勢,但隨之帶來的挑戰十分巨大。智能家居、智慧住宅產業極其復雜,產品覆蓋范圍廣,涉及房地產企業、傳統家電企業、智能硬件企業、互聯網企業等等各方,應用場景千變萬化,利益訴求五花八門。更為關鍵的是產業鏈各方各自為戰,標準難以形成統一,對智能家居、智慧住宅的快速普及形成了極大的阻力。
沖刺商用,5G 終端陸續上市
在張延川看來,人工智能是一個“云端大腦”,而 5G 則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依靠“高速公路”帶來的信息和數據,人工智能才能不斷學習和演化,完成機器智能化進程。
此外,5G 商用指日可待。2018 年 6 月 14 日,第一版本(R15)的 5G 核心網標準已在 SA 全會上批準凍結。隨著 SA5G 標準正式確立,城市規模組網試驗的展開,5G 商用已經進入倒計時。2019 年 5G 產業配套將會逐步完備,2020 年開啟全球商用。
按照工信部統一部署,2018 年 12 月中國已正式向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放了 5G 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下一步將開展 5G 規模試驗,當前多個城市已經開始打造城市級的高質量 5G 精品網絡。
“5G 可分別從數據、時效和算力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更好的支撐基礎,大幅促進其各類終端使用場景的落地和應用。”張延川指出,5G 將激發諸如智能網聯汽車、遠程醫療手術等各類創新應用,補齊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短板,極大拓展 AI 應用場景,5G 與人工智能共同引發智能終端產業下一輪技術和創新變革。
5G 芯片、終端的研發正在全力加速,華為、中興、小米、OPPO 等企業已經在 MWC2019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集中發布了各自的 5G 手機。
史德年表示,2019 年是全球 5G 商用的沖刺期,面向消費者的 5G 終端將陸續上市。手機產業經歷了模擬轉數字、功能機轉智能機等兩次大的轉型,又一次到了 5G 技術帶動的從改變生活向改變社會的轉型。
根據 Gartner 的統計,2018 年全球手機終端消費的市場規模超過 4100 億美元,遠高于 PC 和平板的 2100 億美元,服務器的 750 億美元,是信息通信端類設備中規模最大的市場。手機產業鏈很長,手機的處理器、射頻器件、顯示屏、攝像頭、電池、功能膜、外殼等組件,涉及了計算、通信、光電顯示、化工等不同領域。
不過,史德年也指出, 5G 的高頻率、高功耗對手機基帶芯片、毫米波射頻器件、超高清顯示屏、手機金屬背殼等產業鏈都提出了新要求。
上述白皮書顯示,到 2025 年,全球設備和物的聯接數量將達到 1000 億,5G 聯網車輛將超過 6 千萬,車聯網市場空間將達 1450 億美元。
屆時,全球有 40 億頭牲畜、2000 萬個集裝箱、3 億個 LED 路燈、18 億只水表等都將被打上“數字標簽”,道路上的車輛、工廠的設備在制品、貨運途中的集裝箱、飛機發動機、室內或戶外的環境監測設備……都將被聯接到網絡中。萬物感知帶來的數據洪流將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萬物感知、萬物聯接和萬物智能將重塑整個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