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jopen 7年前發布 | 14K 次閱讀 Android

讓我們一起看看 Android——Google 核心移動操作系統的關鍵特性在過去十年中如何變化: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對于 Android 十周年,我們認為回顧一下并了解它是如何演變的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正如你想象的那樣,手機操作系統自 2008 年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當年,暮光之城(Twilight)剛剛上映,碧昂斯的單曲《單身女郎》也在流行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誕生伊始,Android 就是一個具有創新性和個性化強大平臺,到今天亦是如此。 力求簡潔一直是團隊的關鍵目標之一,引導著我們使用戶界面更加現代和平易近人。 但是這種簡潔并不會導致性能或功能的缺失。 Android 操作系統通過在幕后為人們更輕松地完成更多工作提供幫助,并為他們隱藏了可能需要面對的復雜性。對用戶體驗簡化來自以下三種途徑:

首先是感官體驗。 例如,在早期,我們的圖標設計傾向于擬物化和對真實世界的具象模仿。 隨著人們對 Android 的熟悉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圖標逐漸演變成更抽象,更簡潔的形狀。 其中的一些元素隨著我們的系統愈發強大甚至逐漸從 Android 的手機上消失了。

其次是交互方式。 統一的用戶界面樣式和手勢操作框架使得用戶界面中各元素間的交互更加直觀和可預測。 類似的元素擁有相似的交互行為。 因此,理解如何操控(甚至是全新的操作)也變得更容易。

最后是理解用戶如何完成他們的工作, 這是我們近年來開始關注的方面。 Android 已經發展成擁有超過 20 億臺設備并擁有超過 300 萬個應用程序的龐大生態系統。 有時,人們需要與多個應用進行交互才能完成某些任務。 因此,簡化意味著將內容和操作在適當的時候給到需要它們的人。 這消除為完成單個任務在許多不同的應用間切換的不變。

我們來看看 Android 歷史發布的一些版本,來了解上述的簡化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原點:2008 年 Android 1.0 (T-Mobile G1)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T-Mobile G1 開啟了 Android 時代。 下拉通知欄從一開始就是 Android 的成功創新。 雖然閱讀和管理通知變得更加復雜,但基本概念和操作手勢在 10 年后仍保持不變。 主屏幕小部件和可定制的界面也在我們第一版中引入其他令人興奮的功能之中。

這雖然一個好的開始,但也有一些事情讓人感到困惑。 該系統在觸控屏幕之外使用了大量物理按鍵:其中包括通話按鈕、結束通話按鈕、主屏幕按鈕、后退按鈕以及菜單按鈕;甚至還有一個實體鍵盤和軌跡球。 在軌跡球、實體鍵盤和觸摸屏之間切換顯得很別扭,缺乏統一的用戶界面樣式使其很難使用。 因此,在之后發布的版本中引入了虛擬鍵盤來替代實體鍵盤。

簡化:2011 年 Andoird 4.0 (Ice Cream Sandwich, ICS)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在 ICS 版本中,我們通過取消物理導航鍵并采用屏幕內的虛擬導航鍵來簡化和統一用戶體驗。 這個版本帶來了全新的,統一的視覺風格和對設計的更多關注。 它帶來了類似卡片的外觀來實現應用程序間的切換;以及一個統一的手勢操作的用戶界面框架,讓用戶可以輕掃屏幕以關閉最近的應用程序和通知。 輕掃手勢被確立為易于使用的操作模式,并在以后的其他用戶界面和應用中得到廣泛使用。

更明亮、更簡潔:2013 年 Android4.4 (KitKat)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借助 KitKat,Android 的視覺語言變得更加明亮、開放和吸引人。 我們“去除藍色”的努力(是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使得過去用戶界面中黑色與藍色為主的色調被帶有透明度的淺色取代。 這創造了一個更加現代和摩登的外觀。

質感設計 (Material Design):2014 年 Android 5.0 (Lollipop)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Lollipop 承載了 Android 最雄心勃勃的用戶體驗轉型。 質感設計引入了全新的外觀,適用于所有 Android 和其他 Google 產品。 設計語言使用熟悉的觸覺屬性、來自物理世界的陰影和光線效果使得用戶界面更加友好和容易上手。 它還統一了系統和應用程序中的用戶界面和交互模式,幫助用戶更輕松地交互和使用他們的設備。

極簡、優雅的幾何形狀(三角形,圓形和方形)代表返回,主屏和多任務界面。 這是對描述性的圖標設計原則的明顯背離。 當時它被認為是一個風險較大的舉措,但若要與時俱進,甚至具有前瞻性,那么這種變審美觀念的轉變是十分必要的。

精益求精:2017 年 Android 8.0 (Oreo)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在 Oreo 這一版本中,我們通過更統一的視覺呈現,更簡單的手勢和快速搜索來進一步簡化 Android 的用戶體驗。

我們采用了讓所有應用程序圖標在顯示時具有一致形狀的方法讓你的主屏幕上有不同圖標形狀的大雜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打開所有應用程序列表的按鈕被一個簡單手勢取代:從主屏幕向上滑動。 盡管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爭議,但它最終受到用戶的歡迎,因為向上滑動這個手勢比起在屏幕上精確點擊一個按鈕要容易得多。

我們還將快速搜索框移至屏幕底部。這感覺更自然,因為它在手指可以點擊的范圍內。 將快速搜索框移動到底部同時也引入了一種檢索手機的新方式:通過將搜索緊密集成到操作系統中,用戶可以快速找到他們正在查找的應用程序和內容。

我們對 Oreo 版本的期望是讓 Android 感覺更簡潔,更精致;使您的主屏幕功能完備,但依然平易近人。

界面簡潔但功能強大:2018 年 Android P

安卓十年進化史:主屏幕和導航欄的演變

在 2018 年 Google 舉辦的I/O大會上,我們發布了 Android P。這是 Android 用戶體驗逐步進化的最新形態,恰逢 Android 誕生十周年。

我們使用手機的方式已經改變。 更多應用程序(以及像 Google Assistant 這樣的服務)擴展了我們用手機可以完成的工作范圍。 我們完成任務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像計劃和朋友一起度過一個夜晚這樣的日常如今需要在多個應用程序間不停切換。 Android P 讓所有這些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新的系統界面中,主要功能(后臺和主界面)仍然是那些用戶熟悉的按鍵,我們將“概覽”和“所有應用程序”組合到一個更智能的空間,并可從底部向上輕掃來啟動。

這種從 Oreo 開始采用的向上滑動顯示所用應有列表的操作現在可以在任何一個應用程序界面中啟動:顯示啟動最近使用過的應用,接下來可能會啟動的應用,當然還有所有應用的列表。 無論你要查找哪種應用程序,向上滑動這一操作都可以讓用戶在不返回到主屏幕的情況下找到它。

向上滑動這一手勢操作對于目前仍在繼續使用的向下滑動訪問的通知和快速設置的手勢操作是個很好的補充。 通過這兩種廣泛采用的的手勢,我們最常見的操作隨時都可輕松實現。

新的概述功能可讓你查看和訪問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序中的內容。 你可以向上滑動并快速查看每個應用,然后根據內容采取行動。例如快速查看朋友推薦的餐廳或者復制備選餐廳的名字并將其回復給他們。 這一功能使得多任務和任務切換變得非常簡單。

我們不僅讓應用程序的啟動和切換變得更快,還可以通過預測操作和切片(Slices)為用戶帶來正確的內容和控制——新的用戶界面模板可以顯示來自應用程序的交互式內容。

當你上滑查看所有應用時,你還會看到系統預測的下一步操作幫助你快速采取行動。 切片將在你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將最為相關的豐富的內容和功能呈現給你。 通過在操作系統中直接顯示應用程序中更深層的功能選項,Android 變得更高效且更易于使用。

除了我們在這里分享的內容外,Android P 中還有許多優秀的設計更新和功能。 我們希望你會像我們一樣對這一版本的發布感到興奮和愉快。 這是我們開啟 Android 下一個 10 年的偉大里程碑。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來自: 36kr.com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