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體驗:從可折疊iPhone物理鍵盤Spike說起

jopen 13年前發布 | 6K 次閱讀 iPhone

指尖上的體驗:從可折疊iPhone物理鍵盤Spike說起

        最近 kickstarter 上出了一款名叫 Spike 的物理鍵盤,專為 iPhone4 和 4S 設計,而且在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到手機背部。不像此前的一些為 iPhone 和 iPad 設計的鍵盤那樣,Spike 不需要藍牙或者擴展塢連接,它的解決辦法是完美貼合在虛擬鍵盤上,通過物理反饋的方式敲擊虛擬鍵盤,給你同實體鍵盤類似的體驗,算是鍵盤上的鍵盤吧。

        當我們討論用戶體驗的時候,被討論的最多的總是“看起來如何”,畢竟人類從外界獲取的所有信息中,視覺信息占了約 83% 之多。輸入途徑中視覺基本處于壟斷地位。那么輸出途徑中又是怎么一番情況呢?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由于受人類輸入方式的限制,更多的是通過我們的外貌舉止。 而在人機交互中呢?你猜對了,手。

        手是人類的第一個工具,或者說很多工具都是手的延伸。人的幾乎所有指令都需要通過手傳達給工具。武士揮刀,隱士彈琴,程序員敲擊鍵盤,你我樂此 不疲的切水果。易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手的滿意度。喬布斯發布第一代 iPhone 時,拿著他的寶貝展示給全世界欣賞:瞧瞧,這款手機會完美的同你的手融為一體。

        目前設計界在用戶界面和 UI 設計上有很強的擬物化傾向,屏幕上的書本圖標就像現實中的書一樣還有褶印。但是這還只是停留在視覺層面,看起來像而已。此前曝光的一項專利顯示,蘋果希望 未來的屏幕能夠有觸覺反饋功能,讓你觸摸時感受實體物理體驗。未來當 iPad 上的一個應用顯示一幅沙灘的畫面時,人手觸摸屏幕就會感覺很粗糙;當屏幕顯示的是一幅絲綢的畫面時,摸起來就會感覺屏幕如絲般順滑。我認為“摸起來像”會 是設計領域的下一個趨勢,這款 Spike 只是大浪前的一個小水花,擬物化設計在輸出交互設計上會有很大市場。

        其實在 IT 領域之外,生活中更能顯出觸覺的重要性。有多少人排斥電子書,單單是因為喜歡紙質書拿在手中一頁頁翻過時細細的幸福。甚至有些人還連帶討厭硬殼的精裝書, 總覺得沒有古人線裝書拿著有寶典的感覺。往低俗了說,最近有研究顯示彎曲手指甩手可能會有摸胸的感覺。通過模擬過快速揮動手掌的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將這個 數值與健康乳房感對手掌的壓強進行比較可計算出,要產生相當于壓入 10 厘米厚的乳房 2 毫米的感覺,手掌要以 50 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揮動。于是不少屌絲從車中伸出半握的手,眼里閃出幸福的淚花。

來自: 36氪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