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加載 CommonJS 模塊的原理與實現
就在這個周末,npm超過了cpan,成為地球上最大的軟件模塊倉庫。
npm 的模塊都是 JavaScript 語言寫的,但瀏覽器用不了,因為不支持 CommonJS 格式。要想讓瀏覽器用上這些模塊,必須轉換格式。
本文介紹瀏覽器加載 CommonJS 的原理,并且給出一種非常簡單的實現。
一、原理
瀏覽器不兼容CommonJS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四個Node.js環境的變量。
- module
- exports
- require
- global
只要能夠提供這四個變量,瀏覽器就能加載 CommonJS 模塊。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var module = {
exports: {}
};
(function(module, exports) {
exports.multiply = function (n) { return n * 1000 };
}(module, module.exports))
var f = module.exports.multiply;
f(5) // 5000 上面代碼向一個立即執行函數提供 module 和 exports 兩個外部變量,模塊就放在這個立即執行函數里面。模塊的輸出值放在 module.exports 之中,這樣就實現了模塊的加載。
二、Browserify 的實現
知道了原理,就能做出工具了。Browserify是目前最常用的 CommonJS 格式轉換的工具。
請看一個例子,main.js 模塊加載 foo.js 模塊。
// foo.js
module.exports = function(x) {
console.log(x);
};
// main.js
var foo = require("./foo");
foo("Hi"); 使用下面的命令,就能將main.js轉為瀏覽器可用的格式。
$ browserify main.js > compiled.js
Browserify到底做了什么?安裝一下browser-unpack,就能看清楚了。
$ npm install browser-unpack -g
然后,將前面生成的compile.js解包。
$ browser-unpack
可以看到,browerify 將所有模塊放入一個數組,id 屬性是模塊的編號,source 屬性是模塊的源碼,deps 屬性是模塊的依賴。
因為 main.js 里面加載了 foo.js,所以 deps 屬性就指定 ./foo 對應1號模塊。執行的時候,瀏覽器遇到 require('./foo') 語句,就自動執行1號模塊的 source 屬性,并將執行后的 module.exports 屬性值輸出。
三、Tiny Browser Require
雖然 Browserify 很強大,但不能在瀏覽器里操作,有時就很不方便。
我根據mocha的內部實現,做了一個純瀏覽器的 CommonJS 模塊加載器tiny-browser-require。完全不需要命令行,直接放進瀏覽器即可,所有代碼只有30多行。
它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把模塊讀入數組,加載路徑就是模塊的id。
function require(p){
var path = require.resolve(p);
var mod = require.modules[path];
if (!mod) throw new Error('failed to require "' + p + '"');
if (!mod.exports) {
mod.exports = {};
mod.call(mod.exports, mod, mod.exports, require.relative(path));
}
return mod.exports;
}
require.modules = {};
require.resolve = function (path){
var orig = path;
var reg = path + '.js';
var index = path + '/index.js';
return require.modules[reg] && reg
|| require.modules[index] && index
|| orig;
};
require.register = function (path, fn){
require.modules[path] = fn;
};
require.relative = function (parent) {
return function(p){
if ('.' != p.charAt(0)) return require(p);
var path = parent.split('/');
var segs = p.split('/');
path.pop();
for (var i = 0; i 使用的時候,先將上面的代碼放入頁面。然后,將模塊放在如下的立即執行函數里面,就可以調用了。
<script src="require.js" />
<script>
require.register("moduleId", function(module, exports, require){
// Module code goes here
});
var result = require("moduleId");
</script> 還是以前面的 main.js 加載 foo.js 為例。
require.register("./foo.js", function(module, exports, require){
module.exports = function(x) {
console.log(x);
};
});
var foo = require("./foo.js");
foo("Hi"); 注意,這個庫只模擬了 require 、module 、exports 三個變量,如果模塊還用到了 global 或者其他 Node 專有變量(比如 process),就通過立即執行函數提供即可。
(完)
原文鏈接: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5/commonjs-in-browser.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