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Google并不擔心Android的營收
不是所有的投資都是奔著立馬變現掙大錢去的,Google 用錢力挺 Android 就是這樣一個投資。這就使得過去一周針對 Google 依靠 Android 到底掙了多少錢的的各種爭論變得相當可笑。
衛報在上周四撰文說,2008年以來 Google 通過 Android 總共營收5.5億美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Google 在移動業務的年收入高達 25 億美元,而且大部分是通過其在 iOS 的搜索廣告,以及應用內部廣告賺得的。但是,這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任何對移動市場有所觀察的人都應該知道: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iOS 用戶通過移動設備大肆地瀏覽網頁,下載應用,其用戶參與度要遠遠高于 Android,而這一現象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
大家的錯誤在于,他們認為 Google 會把這種現象當做一個大問題。就好像因為 Google 從它的競爭對手中掙到更多的錢,投資 Android 就完全是資金浪費。沒錯,能掙錢確實很好。但是 Android 其實對 Google 來說,更多的是戰略防守的一步棋,而不是以掙錢為核心目標。
讓我們回顧整個故事的開始
一切還要從 2007 年說起,這一年應該算是整個技術產業非常關鍵的一年。在 2007 年 1 月,Apple 終于解開了 iPhone 的神秘面紗,并昭告天下:他們已經推出了一套全新的移動計算概念,這一概念史無前例。在同年 11 月,Google 及其合作伙伴也發布了 Android,并推出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并揚言要為其他手機生產商和運營商提供一個現代的移動操作系統,用以跟 iPhone 抗衡。
5年之后,Android 成了市場上唯一能夠與 iOS 抗衡的手機平臺,并有效防止了 Apple 侵吞整個移動市場。其實 Google 想做的,就是為業已疲于戰斗的智能手機市場提供一個新的工具,讓手機生產商能夠生產出一款值得信賴的,iPhone 替代品,而不是讓整個市場被 Apple 死拽。潛在的 Google 更上層的決策是,這些合作伙伴能夠在整體上擴大移動上網用戶的基數,這樣 Google 就能夠始終在移動搜索領域站穩腳跟,而不用被 Apple 牽著鼻子走。
Apple CEO Tim Cook 就時常提醒人們:我們現在還處于移動計算革命的嬰兒期。世界上還有幾十億的人在考慮購買他們的第一部智能手機。起碼在這一個十年的剩下時間里,大家還有兩個選擇:iOS 還是 Android。
假如沒有 Android,情況會是怎樣呢?說 Android 對余下的移動產業的沖擊(又是以 RIM 為例)大于對 iOS 的打擊,這一說法值得商榷。我們不能忘了,Android 使得整個移動產業能夠被多個規則制衡,而不是由 Apple 的法則一枝獨秀。沒錯,Android 并不是一個如 Google 當初描述的那個“開放平臺”,但是不管是好是壞,它總歸還是個開放平臺。
而且,Android 引領了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沒有別的公司可以跟 Apple 進行旗鼓相當的戰斗:RIM 快要垮了,HP 完全放棄了 WebOS,顧客看到 Microsoft 和 Nokia 的手機還會考慮再三,盡管他們的產品做得不錯。Google 主席 Eric Schmidt 在 Google 之前,就已經體驗過整個電腦行業被一家公司壟斷的痛苦,所以很早之前就知道要防止悲劇再次上演。
Apple 很難一腳踹掉 Google
即便 Google 通過 iPhone 賺取了更多的錢,而不是通過 Android。大家不要忘了,Google 的移動營收(25億美元)在其整個財政收入中目前只占到很小的一塊(2011年總營收 380 億)。而且,盡管已經是老新聞了,不過 Android 確實從 2010 年到 2011 年成為了一種新現象。所以,從 Google 的整個財政狀況和智能手機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Google 很有可能是選擇了從長計議,才力挺 Android。
需要指出的是,Google 的這一做法跟 Microsoft 將重金投入到 Bing,以期在搜索領域跟 Google 分一杯羹不同。Android 目前就是全世界的手機操作系統的領頭羊,而且整個市場還處于擴大狀態。即便 Google 的移動收入主要來自 Apple,Apple 也很難一腳踹掉 Google:Google 在移動領域的搜索份額甚至超過了其在電腦平臺搜索的份額。
Google 在 2012 年有很多事情需要擔心,但是假如它好好看看它的財政狀況,Android 就不應該在這些擔憂之列。
via GigaOM
來自: 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