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程序員適合去創業公司
來自: http://blog.csdn.net/foruok/article/details/50616767

2015年11月25日早上,我宣布解散團隊,結束了我的創業之旅。
內心的各種不舍、糾結、悵惘、愧疚、惆悵,讓我在聊天的過程中忍不住落下淚來,這是我不曾想到的。在寫到這里時,忽然就想起汪峰的那首歌—— 當我想你的時候 ——里面的一句歌詞,“ 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淚 ”。然而不管怎樣向前伸出挽回的手怎樣顫抖著手指去抓握,一切都已無可挽回,事實已然如此,所能做的,僅僅是接納而已。
也許你也有類似的經歷,也許你在考慮以怎樣的形式和創業公司勾搭,那可以看看我發布在微信訂閱號“程序視界”的另一篇文章:“ 程序員參與創業的N種姿勢 。
那天中午吃過散伙飯,喝了二兩西鳳酒,回到辦公室,再一次坐下來,我開始想一個問題:什么樣的程序員適合去創業公司?
在如今創業公司紛紛倒閉的寒冬里討論這個問題似乎多少有點兒不合時宜,然而正因為在這個倒閉潮里無數的程序員需要重新調整心態,再次出發尋找自己的位置,這個問題卻恰恰顯得重要。回答了它,我們就可以避免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做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
從創業公司和程序員兩個方面來看,有助于我們理清問題。
一、創業公司都是什么鬼
我打算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創業公司的分類,一個創業公司的風險。
1. 創業公司的分類
如果用萬能的二分法,那這世上的創業公司分兩類:
- 認真打磨產品做事的
- 講故事忽悠投資人或用戶錢的
有一些縮寫,比如B2B,B2C,B2B2C,O2O,C2C,講企業或平臺的商業(運營)模式。就是這種說出來別人不太明白、說的人卻覺得很牛逼的、若干年后可能聽起來會覺得很SB的縮寫詞兒,現在有了新的演繹,叫做2VC,2pre-A,2天使。就是用來諷刺那些只想講故事忽悠錢的創業公司(團隊)的。
當然,很少有哪個創業公司會說自己是2VC的。就算是真的是,打死也不能承認啊。要知道2013、2014年,很多人急吼吼的拿著錢要投創業團隊,一張嘴一頁PPT就能拿到幾百萬的投資,產生2VC、2preA的團隊(公司)也很正常。
不管怎么說,這樣的團隊不少。這樣的團隊,拿的錢不是自己的,燒起來就不太知道心疼,又因為目的不純正,沒有抱持做事業的情懷,所以,其實,對技術、對產品、對研發團隊、對程序員,都不怎么care,也沒什么追求,就急著撈一把變現。
這就是第二種。
第一種的話,是值得敬佩的。我始終認為,產品是王道啊,能解決用戶的問題是王道啊,向他們致敬。
假如你是程序員,你要選擇創業公司,我推薦第一種。不過還是等你看完我這篇文章再來定是否要選擇一個創業公司。
另外一種常見的二分法是基于錢來的:
- 不缺錢的創業公司
- 缺錢的創業公司
有一些創業公司陣容特別豪華,堪稱MVP團隊,輕易就能拿到投資,比如創始人是來自阿里系、騰訊系、網易系、金山系、小米系、華為系等等,那這樣的團隊多數都很慷慨,所謂和土豪做朋友,總是好的,如果這樣的團隊找你來談談,那去打打醬油也是可以考慮的。
還有一些團隊屬于有點兒想法但沒錢的,這時就要另論了,需要再回到前面那個二分法去。假如這樣的團隊是想做產品的,而且產品也蠻靠譜,那可以考慮。假如他們是盲目創業跟風湊熱鬧想2VC還沒找到門道,那就別浪費你的大好青春了。
2. 創業公司帶給程序員的風險
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北京人在紐約》,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豪華陣容啊,男的又帥又有內涵,女的又漂亮又有氣質,當時火得一塌糊涂。
在這部電視劇里,有一句話特別流行,是這么說的: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 。
關于創業公司和程序員,我們可以套用一下:“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創業公司,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創業公司,因為那里是地獄 。”
OK,是好是壞,全在個人感覺。所以呢,下面這部分風險羅列與提示,僅供參考。
- 創業公司成功概率小,1%或者更低
- 創業公司變現周期長,比如大家喜聞樂見的股票和期權,這種變現方式,只能等到公司上市或再融資,以上市為例,第一視頻05年成立06年上市,那是火箭一般的速度啊;空中網也比較快,02年成立04年納斯達克上市,用了2年2個月;聚美優品10年成立,14年上市,用了4年2個月……這都是快的,阿里巴巴十幾年才上市,還有很多公司根本就沒希望上市,唱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戲,而大部分程序員假如的公司,都是最后面唱戲的這種
- 創業公司也不是人人都有股份和期權……你懂的,即便你選中了1%的那些公司熬過了變現前的進行曲,也可能到時什么事兒都沒你的……
- 創業公司工作不規律,OK,這是灰常常見的,比如各種加班,結婚的加班到妻離子散,有女朋友的加班到單身,單身的加班到沒有朋友……
- 個人定位不清晰,你懂的,成長快么,全棧么,一個人頂10個人用么,哪里缺人頂哪里么,如果你缺乏適應性,可能會風中凌亂或精神分裂
還有一些,不再列舉,如果你身邊有創業公司,可以自己觀察觀察自行腦補。
3. 創業公司能帶給程序員什么
咱不能只說不靠譜和風險,還得說說創業公司能給程序員帶來的好處。其實,就像股市,風險與收益共存。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下列好處:
- 成長很快,這點不必多說,你要獨擋N面,今年25,明年52。呃,又說錯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你要獨擋N面,技術視野會更廣闊,你要獨自解決問題,技術修為也可能更精深。
- 公司快速成長帶來了員工收入快速上升的機會,想想吧,在處在成長期的行業里,又在成長期的公司里,機會大大滴
- 參與感、成就感,你會比穩定的大公司更容易深度參與產品的設計、開發、運營,你的汗與淚會浸潤產品的每個細節,想象一下用戶在使用時發自內心的愉悅和贊嘆,美死了吧。
- 完整經歷產品及公司運作流程的機會
- 股票、期權變現的可能,這是一夜暴富改變社會財富分配的可能性,阿里上市誕生了多少千萬富翁啊
- ……
還有很多,請隨意補充。
二、哪類程序員適合加入創業公司
從創業公司的這面看完了,該從程序員這廂看看了。
1. 程序員啊你要什么
在決定去創業公司前,最應該想清楚的,是自己要什么。通常一個程序員在面對創業公司伸出的橄欖枝時,無非考慮下面幾種訴求:
- 錢景如何
- 技術成長性
- 產品調性是否符合個人傾向
- 能否成為核心人員共享公司未來的成長
唯有你清楚自己求什么,才能決斷一個初創公司是否適合自己。這是最根本的,必須慎重考慮,同時也只能自己決定。我在微信訂閱號“程序視界”曾經發布過一篇題為“ 一招搞定多Offer選擇問題 ”(編號10098)的文章,在選擇創業公司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除了這種根本性的因素,還有一些非常現實的因素,從不同側面與這些根本要素相輝映,會影響到一個程序員的選擇,也有必要來看看。
2. 生涯發展理論與創業公司
舒伯于1953年提出“生涯”的概念,后來發展出生涯發展理論,將人自我實現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職責和角色,以及不同的發展任務。詳見下圖:

上圖的五個階段中,每個階段又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對程序員來講,有兩個階段是要特別注意的。
- 探索階段中的試行期,22歲~24歲,個人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并試驗其成為長期發展領域的可能性。
- 建立階段中的安定期,31歲~44歲,個體致力于工作上的穩固,大部分人處于最具創意時期,由于資深往往業績優良。
試行期
我們先說試行期,這往往是大學畢業沒多久、尋找適合的職業的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一個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一個是快速累積專業技能。
一個程序員在這個階段,年輕,從時間方面看也有一些資本,同時又沒有太大的家庭經濟壓力,快速試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頂多浪費一點點時間,所以,可以大膽嘗試。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可以加入創業公司去見識一下。當然,前提還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看公司能提供什么樣的平臺你能獲得什么樣的成長。
倦怠期
31~44歲是安定期,這個時期里邊又有一段時間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危機期:穩定工作將近十年(35歲~40歲)。在35~40歲這個時期,有一部分程序員就會發現,向上沒有發展空間,晉升受挫,會倦怠,會迷惘,于是有想法的人往往靜極思動,想要出來看看了,這就是所謂的倦怠期。
處于倦怠期的程序員,經濟上基本也沒太大壓力了。再加上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工作能力和業績通常也不錯,外界會有很多橄欖枝伸過來,自己也春心萌動,干柴烈火一點就著。所以,很多人此時也會躍躍欲試,愿意自己創業或加入到創業公司中,謀取將來的規模化收益。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創業者年齡就落在這個區間,很多創業公司的技術骨干也處在這個區間。
成家立業期
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時期,人的一生還有一個危機期,就是成家立業期,年齡段是25~30歲。
從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看,25~30歲,又是建立階段中的修正期。這個時期,應該找到一份穩定的職業并逐漸穩定,為后來的安定期做準備。
修正期和成家立業期的重疊,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相信這個年齡段的朋友們都深有體會:如果你還沒有另一半還沒結婚的打算,就會被爸爸媽媽以及七大姑八大姨還有遠方小表妹逼婚了。
處在成家立業期的程序員,應該需要為成家做準備了(我指一般人兒,如果你是非主流,請一笑而過),此時應該考慮工作穩定,加入創業公司要小心,越接近30越要小心哦。孔子說,三十而立,是非常有道理的。假如30歲了,還吊兒郎當的,吃了上頓沒下頓,干兩個月換個地方,那后面就很難“立”起來,也沒哪個丈母娘愿意把美麗的姑娘送到你身邊。
3. 程序員的支持系統
結合我們前面說的創業公司的一些風險,那一個程序員面臨創業公司的機會,要不要選擇加入,除了上面說的生涯發展階段可供參考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個人本身的實際情況。
首先一點,是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想要追尋夢想。假如你是想有個穩定工作拿個固定薪水過安穩日子的類型,就不用考慮創業公司了。假如你想三五年后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目標,同時自己也能身價倍增收入翻上N翻,那就可以跑出來遛遛了。
其次就是要有拼勁兒,到創業公司就是受苦受累搏明天的,你要說每天看個報紙喝杯茶還能到納斯達克敲鐘,打死我也不信。
再次就是經濟壓力的考量。不管哪個年齡階段,假如你的收入不穩定,你或者你的家庭生活就無法維持下去,那最好還是不要冒險。假如你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或者你另一半有穩定收入能維持生活又愿意成全你搏個出位,那就算是沒有后顧之憂了,放手去干。
接下來就是要有承擔風險的預期,因為有可能你加入的公司一年半載后關門大吉,你的工資也拿不到。還有可能你會降薪加入一個創業公司,到時公司倒了期權黃了,你還浮虧多少多少萬,各種悲催啊,要能承受得住。
最后還要有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根據前面對創業公司的分析,創業公司往往是瞬息萬變一人多用,你的角色不太可能固定下來,要有到處搬磚的準備,也要有到處搬磚的能力。假如你是那種認為自己是開發工程師打死也不做運維的活兒的程序員,那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吧。
好啦,說了不少,不知道對你是否有幫助。最后要提醒的是,創業有風險,創業公司也有風險,選擇需謹慎。如果你看到這里,認真的考慮創業機會和創業公司,請看看我微信訂閱號“程序視界”的另一篇文章——“ 程序員參與創業的N種姿勢 ”。
更多精彩文章,參看“ 漫談程序員 ”專欄。
困惑、成長、發展、增值、新知,盡在微信訂閱號“程序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