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者樂觀, HTML 5 “黃金時代”或加速到來
作為下一代 Web 技術的代表,HTML 5 概念在近些年尤其火熱。其種種優勢使其不僅僅可以用于表示 Web 內容,還可能將 Web 帶入一個廣闊的生態平臺。然而,囿于目前技術發展,HTML 5 卻未能有什么實質性的發展。Gartner 在今年早些時候曾預計,HTML 5 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還需要 5 到 10 年的時間。
不過技術生態核心力量——開發者的樂觀態度可能會讓這一時間縮短。據 TNW 報道,Telerik 旗下一個專注于“應用開發提供端到端方案”的機構 Kendo UI 最近公布了一份圍繞開發者對待 HTML 5 態度、預期的報告。報告顯示,盡管業界對于 HTML 5 應用前景爭論不休,特別是在與本地應用開發的競爭以及潛在分裂的 Web 標準等問題,但開發者在整體上已經不再持“觀望”的態度。
調查顯示,51% 的受訪者表示在當下 HTML 5 對其開發工作很重要,31% 的受訪者稱一年內該技術會顯示出重要性。
開發者垂青 HTML 5 的原因非常簡單——跨平臺、快速實現。前者代碼寫一遍,各個平臺都可以跑;后者調試直觀,比傳統開發更敏捷快速。Kendo UI 的調查顯示,72% 的受訪者指出他們對技術的熟諳是看好 HTML 5 的主要原因,62% 的受訪者更看重其跨平臺的特性。
不過在與本地應用的抗爭中,HTML 5 還略顯“稚嫩”。特別是在移動平臺的表現上,Web 應用尚難以完全調用手機硬件性能。此外,過于依賴網絡技術也會拖慢應用的加載,造成體驗上的不佳。
典型的例子是 非死book 的 iOS 應用。早期 非死book 專注于 HTML 5 應用,試圖建立一個用戶手機應用程式的基礎架構,然而過于緩慢的加載速度讓用戶難以忍受,最終團隊舍棄 HTML 5,完全利用 iOS SDK 開發本地應用。短短三周時間,其應用平均評分從 1. 5 星飛漲至 4 星。馬克·扎克伯格在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上直言,押注 HTML 5 技術是公司對移動戰略理解之誤。
不過從調查結果上看,非死book 在 HTML 5 上的滑鐵盧對業界的影響力有限。73% 的開發者表示并不會因此降低對 HTML 5 的信心。有意思的是,52% 的受訪者甚至對 非死book 長期使用 HTML 5 打造應用之事毫不知情。
在愛范兒今年 8 月的采訪中,UC 的技術總裁梁捷也表達相似的樂觀態度,他認為 HTML 5 將在明年迎來一個爆發期。他當時分享了一個數據,App Store 里 70% 的應用是混合(Hybrid)的,它里面用的是 Web App 技術,然后打包到 App Store。
這種所謂“殼體應用”的廣泛出現正體現了開發者對 Web 技術的認同度。兼顧 HTML 5 和本地的做法更像是一種折中,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開發資源將會轉向 HTML 5,技術的進步會讓這些“包裝”應用最終完全基于網絡。
現實情況總比理論復雜,從調查上看,真正讓開發者心存疑慮的是瀏覽器的碎片化問題,達到 71% 的比例。美國開源應用開發平臺 Appceleratior 的 Michael King 介紹,各種瀏覽器的特性支持之間存在 30% 的差異,換言之,某些 HTML 5 的特性可能在 Chrome 上支持,卻無法在火狐或者 Safari 上獲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