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的三次自救
2012年 6 月 21 日,一個普通的工作日,諾基亞 CEO 埃洛普(Stephen Elop)看著郵箱中那滿篇的,憤怒的 Lumia 手機用戶,在得知剛剛購買的手機將無法獲得升級后,發給他的充滿質問語氣的郵件,埃洛普給其中一位用戶回信:Windows Phone 8 的新元素“令人振奮”……而就是這樣一封絲毫沒有提到升級問題的回信,立刻被媒體披露。一時間,撤換 CEO 的呼聲再度響起。
埃洛普在隨后的采訪中表示對這樣愚蠢的回信非常后悔,但他更表達出對之前做出的一些決定后悔:“事情變化得如此之快,出乎我們意料;早知如此,我們在過去一年半中會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決定……如此劇烈的變化讓諾基亞的情況在短期之內變得更加糟糕。”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包括 Lumia 系列在內的 Windows Phone 手機只能升級到7.8,而與 Windows Phone 8 無緣

諾基亞自 2008 年 6 月 23 日以來的股價
對于諾基亞來說,今年 6 月 20 日本應是值得高興的一天——他們的合作伙伴微軟在這一天發布了 Windows Phone 8,不僅帶來了全新的 Metro 界面及 NFC 等眾多新功能,還將諾基亞地圖內置位系統默認的地圖。然而,當發布會進行到尾聲時,微軟的表態卻讓諾基亞這家百年老店感到晴天霹靂——Windows Phone 7.5 的設備將無法升級到 Windows Phone 8,也將無法運行基于后者開發的應用。這意味著包括剛剛發布的 Lumia 900 在內的市面上四款諾基亞 Windows Phone 手機全都成為了“淘汰品”,諾基亞借助它們扭轉頹勢的期望頃刻間化為泡影。
在微軟宣布這一出人意料的升級計劃后,此前因 Lumia 系列手機銷量漸好而零星出現的看好諾基亞的聲音也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惋惜之聲,甚至網友 PS 的諾基亞墓碑的圖片也在微博上廣為流傳。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在第二天即下調了諾基亞的評級,更糟糕的是,一度與諾基亞關系密切的芬蘭政府也宣布不 會購買前者的股票;受此影響,本已持續低迷的諾基亞股價在半個月內又下跌了 25%,創 16 年來的新低。
其實讓諾基亞迅速崩潰的還有 Android 手機的價格迅速降低。iPhone 的問世讓諾基亞的霸權產生動搖,而 Android 的出現則真正讓芬蘭巨人危機四伏——依靠 Google 的操作系統,三星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對諾基亞的超越,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冠軍,諾基亞則是 14 年來第一次從榜首的位置跌落。
不過對于這場危機,諾基亞并非毫無準備——早在 Android 的第一個版本正式發布之前,諾基亞就已經啟動了今天看來可以被視為“自救”的行動。在過去的四年里,他們先后嘗試過將 Symbian 開源、與英特爾合作開發 Meego 以及聯合微軟推出 Windows Phone 手機,然而卻一次又一次遭遇失敗。究竟是什么讓反應并不算遲緩的諾基亞在幾年間就從巔峰迅速跌落至谷底呢?讓我們從四年前的夏天說起。
2008年開源 Symbian:畫蛇添足的錯誤行動

諾基亞部分 Symbian 手機
在遭到微軟“背棄”的四年前,2008年 6 月 24 日,諾基亞宣布將斥資4.1億美元收購當時全球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開發商 Symbian 公司,并聯合包括索尼愛立信、三星、摩托羅拉在內的多家公司成立非營利性組織“Symbian 基金會”,計劃將 Symbian 打造成開源系統。
彼時,諾基亞正處于巔峰。2008年第一季度,諾基亞的手機出貨量占據全球市場的近 40%,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據高達 43% 的份額,終端和服務方面的經營利潤更是同比增長 50%。與此同時,真正能夠威脅到其統治地位的對手似乎并未出現——蘋果第一代 iPhone 的眾多創新震驚世界,但日后徹底顛覆智能手機行業的 App Store 尚未正式上線;Windows Mobile 盡管有著更接近 PC 的體驗,但由于微軟授權費等因素的影響,一直不溫不火;占據不少市場份額的 Linux 應用相對匱乏,難以對 Symbian 構成威脅;Android 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但手機成品的批量問世尚需時日。在這種情況下,諾基亞采取的措施與其說是應對危機,不如說是防患于未然。
諾基亞希望仿照 Google 的策略,通過開源降低廠商開發 Symbian 手機的成本,進而改變諾基亞在這一平臺上一家獨大的現狀,使 Symbian 成為一個終端豐富的生態系統,以吸引更多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同時,Symbian 系統本身也會因得到大量廠商支持而不斷被改進和優化。然而事與愿違,盡管諾基亞于當年就完成了對 Symbian 公司的收購,但 Symbian 基金會從未真正得到其他手機廠商的全力支持;甚至,諾基亞的這一做法某種程度上迫使其他廠商更快地逃離 Symbian。
正如本報在報道這一事件的頭條文章中指出的,“諾基亞身為手機設備商,同原本采用Symbian系統的廠商存在競爭;但現在諾基亞搖身一變領導Symbian了,對其他原本采用Symbian系統的廠商也形成領導之勢,這些廠商未來能否完全采用Symbian系統將不得不看諾基亞的臉色,這可能使一部分下游廠商易幟換旗”(見本報2008年26期A版《手機巨頭打響“開源”大戰》)。在 其他廠商紛紛退出聯盟之后,諾基亞于 2010 年 11 月收回了 Symbian 系統的全部控制權,隨后又關閉了 Symbian 基金會,Symbian 開源宣告徹底失敗。事后看來,開源 Symbian 無疑一次畫蛇添足的錯誤行動;沒有看清 Android 本質的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領域兜了一個大圈子,既沒能實現當初的預期,也錯過根據自身硬件優化 Symbian、打造一個有更好體驗也更易于應用開發的封閉系統的機會。
除了“向競爭對手開源”的策略失誤,Symbian 系統本身的效率不佳也影響了諾基亞依靠這一平臺自救的行動。經過十余年的發展,Symbian 系統早已臃腫不堪,代碼數量接近桌面版 Windows XP 的水平,這不僅增加了開發者開發應用的難度,也使其對觸屏的支持不夠理想,讓廠商無力面對來自蘋果的競爭。盡管如此,多年的積累讓諾基亞的 Symbian 手機仍保持著對用戶與開發者的吸引力,2008年以后推的 E71、5230手機更是風靡全球。然而諾基亞卻在 Symbian“尚能飯”之時給予其致命一擊:2011年 2 月,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埃洛普將 Symbian 成為“燃燒的平臺”,并表示如果不馬上做出改變,就會“被熊熊大火燒死”。毫無疑問,這意味著 Symbian 已不再是諾基亞的業務重心——幾天后,諾基亞宣布采用 Windows Phone 平臺更證實了這一點。
“當市場上還有這么多手機存量的時候,一個廠商居然說再也不做它的系統了,實在令人不可思議。”近日,資深應用開發者郝培強在一場以“諾基亞為 什么要死”為開篇的演講中表示,突然放棄 Symbian 令許多開發者徹底喪失信心,“一個 Symbian 平臺上很有名的軟件老板聽到這個消息后就說,這輩子再也不會做和諾基亞有關的任何東西了。”
2010年涉足 Meego:人事變動的犧牲品

2010年初,諾基亞與英特爾宣布將聯合開發 MeeGo 系統
作為一家曾經歷過多次轉型的企業,諾基亞深知“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在 Symbian 還處于上升期的時候,諾基亞就已在智能手機領域埋下來另一顆種子——開源平臺 Maemo。
起初,諾基亞對于 Maemo 的定位是“互聯網平板”系統,因此早期的三款設備都不具備電話功能。不過隨著 Symbian 在 iOS 和 Android 等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統面前疲態盡顯,尤其無法應滿足屏設備的要求,諾基亞需要一款“更智能”的操作系統來應付高端市場,于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 Mameo。2009年 9 月,基于 Maemo 平臺的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手機——N900在諾基亞大會上亮相,盡管高昂的售價和應用的匱乏讓它更像是一款概念性產品,但它在觸控體驗和網絡瀏覽等方面的出 色表現讓不少觀察者相信諾基亞有能力打造能與 iPhone 相媲美的智能手機。
此時的諾基亞已意識到,在品牌和創新能力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僅靠一己之力難以與遙遙領先的蘋果或者分工明確 Android 聯盟相抗衡,于是他們選擇拉攏巨頭英特爾——一個同樣因智能手機的普及而備感壓力的巨頭。在 2010 年的 CES 大會上,兩家公司宣布將在 Maemo 與英特爾的 Moblin 兩大開源平臺的基礎上聯合開發 MeeGo 操作系統。在兩大巨頭的影響下,MeeGo 不僅得到了 Linux 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了包括英特爾在 PC 市場上的死敵——AMD 在內的多家軟、硬件廠商參與開發。
這個被視為“諾基亞救星”的平臺一度發展順利,在上網本上和升級后的 N900 上的表現都得到了好評。2011年 6 月,第一款原生搭載 MeeGo 的智能手機 N9 正式發布;在國內外媒體的評測中,在外觀設、硬件性能、系統界面、觸控體驗等各方面,N9受到一致稱贊。然而,它大概是諾基亞歷代“機皇”中最悲劇的一款 ——早在它上市之前,諾基亞就宣布將放棄 MeeGo,N9也成為了 MeeGo 系統的絕唱。
外界無從知曉諾基亞放棄 MeeGo 的原因,不過很多人都將矛頭對準了現任 CEO 埃洛普。2010年 9 月,這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國人從微軟空降至諾基亞位于芬蘭的總部,取代了因忽視 iPhone 的威脅而飽受批評的康培凱。埃洛普對于前任的策略并不認同——與 Symbian 一樣,MeeGo 也被他視為“燃燒的平臺”,主要原因是其開發緩慢:“按照目前的速度,到 2011 年末,我們可能只有一款 MeeGo 產品上市。”在宣布與微軟“聯姻”后,埃洛普甚至在采訪中主動表示將放棄 MeeGo。他的坦誠避免了失信于消費者,但對于開發者來說,這一做法意味著他們之前為開發 MeeGo 應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付之東流。“從此我再也不相信這家企業了,”一位曾經的 MeeGo 應用開發者告訴記者。
不過相繼遭到諾基亞與英特爾拋棄并不意味著 MeeGo 生命的終結。近日,包括前諾基亞 MeeGo 項目首席工程師馬克·迪龍(Marc Dillon)在內的多位 MeeGo 團隊核心成員相繼從離開芬蘭公司,成立了移動創業公司 Jolla,繼續為 MeeGo 系統提供支持,并將開發更多的 MeeGo 手機。他們聲稱已獲得了私人投資者的關注,并將力爭于半年內推出第一款產品。對此,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在微博上不無諷刺地表示:“毫無疑 問,MeeGo 如果取得成功,諾基亞董事會理應集體下崗。一個更理想主義色彩的結局或許會是馬克·迪龍在英特爾的支持下接管諾基亞。”
2011年“聯姻”微軟:盟友的背叛

2011年 2 月 11 日,諾基亞宣布與微軟結盟
當諾基亞兩次試圖通過開源系統自救都遭遇失敗同時,Android 過于開放帶來的問題也日益顯現,一個像 iOS 一樣相對封閉的系統或許更有利于諾基亞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微軟同樣受到來自蘋果和 Google 的兩面夾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是舉步維艱,CEO 鮑爾默不僅因公司業績不佳而無法獲得最高級別的年終獎,還不斷遭受來自股東的辭職壓力。恰在此時,諾基亞董事會選擇來自微軟的埃洛普擔任 CEO,兩個失敗者的“弱弱聯合”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011年 2 月 11 日,兩家公司在倫敦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牽手”:諾基亞宣布將把 Windows Phone 作為主要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并將與微軟共同開發 Windows Phone 的終端產品及應用。對于這次合作,業界不乏看好的聲音,例如曾先后在蘋果、微軟和 Google 任職的李開復稱這是諾基亞和微軟“兩家最好的選擇”,因為“微軟的技術和諾基亞的品牌和硬件都很強”。但更多人則對諾基亞選擇 Windows Phone 而不是 Android 表示質疑,諾基亞的股價也隨之暴跌。二者共同的對手不失時機地對這次合作進行嘲諷——Google 副總裁維克·宮多拉(Vic Gondotra)公開在 推ter 上評論此事稱:“兩只火雞變不成一只雄鷹。”
自此以后,諾基亞將重心全部轉向 Windows Phone,并于當年十月正式發布了其第一款 Windows Phone 手機 Lumia 800。背水一戰的微軟也在協助諾基亞推廣 Windows Phone 手機方面不遺余力,甚至直接向后者提供了數億美元的“平臺支持費”。諾基亞出色的外觀設計加上 Windows Phone 7.5 令人耳目一新的 Metro 界面讓 Lumia 800 成為諾基亞近年來少有的熱賣旗艦機,上市后迅速在歐洲多個國家奪下了銷量冠軍。它的升級版 Lumia 900 更是幫助諾基亞重新打開了美國市場——它在 AT&T的銷量僅次于 iPhone 4S,在亞馬遜網站上的銷量更是一度登上榜首。
正當諾基亞的“第三次自救”一切進展順利的時候,微軟的升級策略卻給了諾基亞當頭一棒。更令諾基亞的投資者感到憤怒的是,芬蘭巨頭的高管在事前 對于他們合作伙伴的策略似乎一無所知。Windows Phone 理雷格·沙利文(Greg Sullivan)在談及升級政策時表示,Windows Phone 8 的研發工作早在 Windows Phone 7 發布之前已開始,換句話說,后者只是一個過渡產品。“當一個平臺發生世代交替,有時一些企業不得不放棄當前用戶”,沙利文的表態意味著當前的 Lumia 用戶從一開始就是被放棄的犧牲品。鮑爾默更是直接地表示:“諾基亞僅僅是微軟手機走向成功的一個部分。”
當然,諾基亞還會繼續推出基于 Windows Phone 8 的 Lumia 系列手機,而且微軟承諾“不會推出自有品牌的 Windows Phone 手機”也算是給諾基亞吃了一顆定心丸。但至少從現在來看,完全倒向 Windows Phone 對于諾基亞來說并非一個明智的選擇。近日,蘋果前高管、吉恩·路易斯·蓋西(Jean-Louis Gassee)透露,他在兩年前接受諾基亞董事會的咨詢時就曾建議諾基亞一心采用 Android:“這樣諾基亞將與成功者站在一起。”然而由于諾基亞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他的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
新的自救:現在的諾基亞還能做什么
盡管連連受挫,并陷入嚴重的虧損之中,但諾基亞依然是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手機制造商,并在歐洲和部分新興市場占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熟話說,瘦 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諾基亞能及時展開新的自救,或能避免成為下一家 Palm 或者摩托羅拉。近日,諾基亞董事長里斯托·席拉斯瑪(Risto Siilasmaa)在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明確表示,即便與微軟的合作失敗,諾基亞還有“應急計劃”,這不由得引起業界猜測。那么,在經歷了三次失敗 后,諾基亞還能做些什么呢?
轉向 Android
自 Android 崛起以來,呼吁諾基亞選擇這一系統的聲音便不絕于耳。埃洛普在微軟公布升級計劃后向國外媒體透露,在決定押寶 Windows Phone 之前,諾基亞曾與 Google 有過多次接觸,但最終由于諾基亞擔心與其他廠商同質化,并且將無法從自己的特色服務中獲得收益,最終沒有選擇 Android。
從各大 Android 廠商的現狀來看,埃洛普的擔心并非全無道理。但在被微軟“捅了一刀”之后,如果諾基亞突然宣布轉向 Android,無論是否放棄 Windows Phone,都不會令人意外。
重拾 MeeGo 或轉向其他平臺
盡管原有 MeeGo 團隊的核心成員已大半離職,但諾基亞在 MeeGo 平臺方面仍有著深厚的積淀,N9在產品層面的成功也讓外界相信諾基亞隨時可能重拾這一平臺。IDC 的分析師雷蒙拉馬斯(Ramon Llamas)對諾基亞重啟 MeeGo 表示樂觀:“他們在 MeeGo 上占有先機,產品在全球市場也有著不錯的銷量。”IHS 資深分析師韋恩·萊姆(Wayne Lam)則表示,由于已宣布放棄 MeeGo,諾基亞更有可能將與之相關的資源用在其他開源平臺上。
三星在全力打造 Android 設備的同時,也在 Windows Phone 和自家的 Bada 平臺上加大投入,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或許可以為諾基亞下一步的策略提供參考。
調整管理團隊與架構
自上任以來,埃洛普就被許多人視為微軟安插在諾基亞內部的“余則成”,此次諾基亞被微軟“背棄”更加重了人們的懷疑。此外,埃洛普也被指責在錯 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宣布放棄 Symbian 與 MeeGo 平臺,影響了開發者對于諾基亞的信任。盡管席拉斯瑪公開表達了公司對于埃洛普的支持,但后者仍有可能成為諾基亞兩年來第二位“下課”的 CEO。
不過,就像很多深陷泥潭的球隊很難依靠更換教練擺脫危機一樣,諾基亞也很難指望找到一個喬布斯一樣的人選來接替埃洛普。事實上,這家公司管理層 面的問題并不僅存在于高層。諾基亞前高級經理朱罕尼·里斯庫(Juhani Risku)透露,他的團隊曾對 Symbian 提出了數百項改進意見,但沒有一項獲得通過;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諾基亞研究院的精英們身上,“他們研究出來的創新方案,最終出現在了對手的手機上”。如果諾 基亞想重塑輝煌,對于管理架構與管理方式的全面調整恐怕是不可或缺的。
記者手記:諾基亞,你輸在傷害了開發者
在連續使用了五年諾基亞 Symbian 手機之后,我終于在前不久放棄了 E72,成為 Android 手機用戶。我的感受與許多諾基亞手機用戶相同:實體鍵盤的諾基亞手機確實能給我帶來很多方便,但這無法彌補應用匱乏的劣勢;當越來越多或新奇、或實用的應 用只存在于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上時,諾基亞對我的吸引力也就日益降低。決定應用數量和質量的,是平臺,更是開發者的態度。
回首諾基亞的三次自救,每一次都深深傷害了開發者,這也是芬蘭巨人深陷泥潭的重要原因。開源后的 Symbian 并沒能如預期為開發者帶來終端豐富的生態系統,最終還被諾基亞拋棄;MeeGo 的戛然而止讓開發者的努力付之東流;Windows Phone 的開發者盡管仍可以轉向新一代系統,但微軟的升級策略在沉重打擊 Lumia 手機銷量的同時,也使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打開市場的開發者夢想落空。正如 UC 優視 CEO 俞永福在評價 Windows Phone 平臺的應用開發時所說的,“現在用戶都很少,何必去當實驗品呢?”
想要成功自救,諾基亞,請先善待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