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line是真是假?line對阿里價值幾何?

網上瘋傳阿里將聯合軟銀入股日本最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 line。這一消息目前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在 WhatsApp 和 Viber 均名花有主的上周過后,很顯然,即時通訊市場的期望值再一次被大大推高了。從目前的傳言來看,阿里入股 line 這事,既有說不通的地方,也有其內在合理性。
傳聞味道濃
大約 24 小時之前,網上開始流傳的阿里入股 line 的傳聞,據傳是來自彭博社。我查詢了彭博社的網站和 推ter,以及 推ter 和 非死book 公開時間線,不僅沒有發現彭博社有單頁文章或快訊說出此事,而且英文消息中僅有的信息來源,最終也指向了傳播此消息的中國網站。這個消息顯示出非常強烈的 “出口轉內銷”的氣息。
港臺媒體關于此事的報道,也沒有提供更進一步的消息來源,均是引述大陸媒體報道。而國內最早跟進此事的 21 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和理財周報的報道,均稱阿里回復是“不對市場傳言作出評論”。大智慧通訊社的消息則進一步引用“消息人士”說法,認為阿里將把 line 整合入來往。
line 整合入來往,可能嗎?
來往和易信分別是阿里和網易推出的阻擊微信的嘗試,但其效果均不理想。易信主打免費短信和語音通話,上線后初期用戶增量顯著,但隨后隨著用戶活 躍度下降和促銷力度減弱,增勢立即疲軟。來往則標榜淘女郎入住吸引眼球,并在全公司上下硬性規定邀請開通來往的指標。微信公眾賬號“小道消息”作者,前阿 里員工馮大輝也曾數次就此事調侃自己的老東家。
目前,易信在 1 月宣稱用戶數 5190 萬,來往最后一次公布用戶數是在 11 月 22 日宣布突破 1000 萬。這么弱的一個體量,要整合 line,實在是不知從何講起。難道實際上是讓 line 吞并來往,再把 line 的中文名從”連我“改成”來往“嗎?果真如此,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不協調……
阿里:若傳聞為真,那它已經急眼了
不管以什么形式進入,如果阿里確實有進入 line 的實際行動,并意圖最終控制 line,這意味著阿里在自己并不擅長的社交領域已經心急如焚。
阿里巴巴對社交的早期嘗試還算成功,阿里旺旺在 QQ 之外生長,成為中國國內第二大 im 軟件。但除去電商生態鏈之外的純社交,阿里則根本沒有得到鍛煉機會。2011 年底阿里推出”來往“,結果很快就雪藏了,直到 2013 年借同一個名字,以新的形式出現。阿里對新浪微博的入股也成為 2013 年標志性的 IT 業界大事。
然而,除了上面說的新“來往”業績不佳,新浪微博也在不可避免的經歷活躍度下降,而阿里試圖將電商元素引入微博加速了微博的下滑。電商以導購,廣告等硬推銷形式植入,導致用戶反感,也并沒有解決用戶粘性背后的根本問題,沒有防住微信“微生活”和微信支付的興起。
就像騰訊不得不收購易迅顯示出其缺乏電商基因,阿里的上述失敗則可以佐證其缺少的是社交基因,兩家公司在這一層面上比較,其實還是蠻互補的。那 么,就像騰訊拋棄半死不活的高朋,直接進駐大眾點評一樣,阿里收入已經成熟的 line 代替來往成為社交發展的中心也還是在情理之中的。
line:本身不恨嫁,卻被逼婚
作為一款獨立的移動消息應用,line 活得好好的。據 Line 財報顯示,2013 年營收達 3.35 億美元,游戲收入占 60%、付費聊天表情收入占 20%、官方營銷賬戶和品牌贊助表情收入占 20%。但基于其鮮明的產品文化和清晰的商業路線快速成長,投資機構對其估值已高達 149 億美元。
然而,自從上周連續兩款同類應用最終通過被收購而成功退出,其他同類應用也進入人們的視線中,被探討它們會以怎樣的方式退出。Snapchat 拒絕 非死book 收購的行動,在當時看來是 非死book 感覺吃虧而且受到了威脅,但在 WhatsApp 被招安后,人們開始認為 Snapchat 是不識抬舉,白白浪費了好機會。
類似的疑問,人們將持續的問及 line,即使它的狀況,并不像被收購時正不斷擴大虧損的 Viber 那么窘迫。
合理性:彼此正是對方的“海外市場”
包括如日中天的微信在內,海外擴張始終是一個難解的謎團。微信的海外擴張之路并不順利,在大力推廣下,始終無法撼動當地頂尖消息應用的榜首地位。
直接收購一個在中國以外市場最成功的玩家,理論上說,阿里將直接達成“海外擴張”的目標。將 line 已有的公眾號與海外的淘寶與阿里巴巴相結合,是“看上去很美”的想法。
line 也要面臨海外擴張的壓力。盡管在日本市場已經稱霸,但日本市場已經提前飽和,本身是韓國公司的 line 決定優先回到韓國市場,借助偶像劇《來自星星的你》在故鄉宣傳。LINE 公布在 2 月 23 日全球單日下載量大增 10 倍,當日在香港的下載量更較平日急增 30%。不過 LINE 未披露確實數字,以及「大增 10 倍」是與何時比較。
而且,不能總是依靠偶像劇來推廣。為此,line 在中國先后找了 360 和豌豆莢負責不同方面的運營,推出中文名“連我”,以及中文公眾賬號和專屬表情貼紙。但中國的這兩個合作伙伴都并非把 line 放在優先級較高的位置上,導致 line 在中國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淘寶具備優先發展社交的誠意,是 line 接下來談合作的一個合理的人選。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