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民工生存現狀調查:每周加班40小時成常態

調查背景:
我國的 IT 行業目前已經歷了近 30 年的發展,在兼具了規模和影響力的同時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隨著 IT 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專業門類的日益齊全,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主要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就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目前 的信息產業呈現出:發展迅速、規模龐大、競爭激烈、產業集中度高、信息化程度高、國際化趨勢顯著等特點。
IT 產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如今,這種改變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隨之帶來的也是新的職位需求。巨大的增長加速了對行業人才的需求,市場對 IT 人才的需求逐漸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
IT 人才隊伍是 IT 產業發展的支撐,一個國家的 IT 人力資源儲備、IT 人才培養及使用狀況決定著該國 IT 產業發展的水平和潛力。換句話說,IT 產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高水平的 IT 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是走向 IT 產業大國和強國的前提條件。因此,這一群體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我們專門針對 IT 行業人群做了一份調查,希望用數據來詮釋 IT 界的“攻城獅”“程序猿”們的生活質量如何。
調查內容:
調查選取了 IT 行業從業人員作為對象,其中包含了硬件、軟件工程師,網絡類,信息系統類,制造類等各方面人才。共發放問卷 120 份,回收問卷 103 份。問題設置結合與人們生活質量相關的方面,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IT 行業從業時間
2. 從事 IT 行業的哪一方面
3. 您目前的年薪
4. 您每周的加班時間
5. 偏向于就職國內 IT 企業還是國外 IT 企業
6. 國內 IT 硬件廠商中看好哪一家
結果分析:

從 IT 行業從業時間可以看出,所調查的百余人中,從業時間在1-3 年的調查者居多,所占比重達到了 49%。
據 2001 年清華萬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眾多行業中 IT 行業人才的供應量位居首位。由此可見:隨著 IT 技術的高速發展,IT 人才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的競爭更為激烈。另據 2004 年五部委發布的人才報告顯示,IT 人才需求每年增加 100 萬。可見在 2010 前 IT 行業人才需求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IT 企業對人才會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將越來越高。
2005 年我國的計算機教育達到了成熟的標準,并且在全國高校的普及率基本達到 95%。由此,計算機成為了大學里熱門專業之一,并且持續幾年保持火爆。
從調查中我們也看出,從事 IT 行業一年以上的人才達到了 77%,也印證了 IT 人才的需求量之大。

從 IT 行業具體從業方向我們可以看出,從事硬件與軟件開發的人才占據多數,其中硬件開發人才占 38%。
縱覽近幾年的 IT 行業發展,我們不難看出,硬件市場不再只是傳統 IT 硬件廠商的天下。隨著智能終端的的加速發展,移動互聯時代的火爆來襲,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硬件市場的角逐。其中不乏互聯網領域的知名企業。百度影棒、 360 隨身 WiFi、盛大果殼手表、小米盒子、樂視電視、迅雷手機。此外,作為傳統家電廠商的海爾等企業也開始進軍互聯網硬件市場。這一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 硬件市場的火熱與經久不衰。

由調查的薪資水平看來,月薪集中在 4K-6K 之間的人才占據了 39%。而月薪在 4K 以下的僅占 14%。從整體上來說,IT 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還是可以的。據調查問卷顯示,月薪在 4K 以下的主要從事的方面集中在網絡類、信息系統類、維修類等方面。月薪 4K-6K 主要從事硬件、軟件、制造業等。月薪 6K 以上則主要從事軟件類。
這其中,也會有學歷水平,工作年限,職位等因素的影響。但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從事軟件類的人才薪資水平高于同行業其他類別。軟件行業的火爆早已是眾人皆知。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游戲軟件之后新興的 APP 也成為了軟件行業掘金的利器。

由每周加班時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占據比例最多的是每周加班 30-40 小時這一組,換算一下平均每天最少加班 4 小時。根據目前公司普遍的9:00——18:00 的作息時間來看,大部分從事 IT 行業的人員至少要 22:00 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從調查問卷中我們分析出,加班時間偏少的主要是從事 IT 制造業,加班時間偏長的主要集中在軟件和網絡類。
時下,提到搞 IT 似乎就與加班扯上了關系,程序猿成為了 IT 男的代名詞,加班似乎成為了程序猿的代名詞。由于 IT 行業數量眾多的年輕從業者及激烈的競爭環境,加班的情況是十分普遍。另外,由于程序猿工作本身的復雜程度及對精準度的要求,時間緊任務重成為了 IT 男們最常見的加班理由。由此,我們也看到了 IT 行業從業人員的壓力之大。

就“從業企業偏向問題”,58% 的調查者表示希望能進入到國外的 IT 企業工作。在對調查問卷的進一步分析中我們得知,傾向于國外 IT 企業的調查者更看重的是國外知名企業,他們表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開放的思維方式,優越的福利待遇是國內 IT 企業不能實現的。并且,龐大的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及技術做支撐,對自己的學習機提升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但是,有部分調查者認為,國外的 IT 企業與國內市場并非契合,對中國市場及用戶都缺乏基礎的了解。此外,隨著國內 IT 行業迅猛的發展,在技術與實力上可以與國外大公司抗衡。

在可供選擇的 4 家企業中,32% 的調查者傾向于選擇聯想,26% 的調查者選擇海爾。隨著政府部門的扶持及自主開發技術的不斷完善,如今國內一批 IT 廠商在國際上的地位正穩步上升。早在 2004 年,中國信息和通信產品的出口額達到 1800 億歐元,趕超美國,成為世界頭號信息和通信產品出口大國。
在過去的 2013 年,不僅聯想在 PC 領域造就著銷量第一的神話。在家電領域一直獨占鰲頭的海爾也開始發力筆記本戰略,用海爾 Lafite 超極本完成了漂亮的“逆襲”。如今,以海爾、聯想等企業為代表的新型 IT 硬件廠商正努力革新,開拓新思路,不斷引領國內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總結:
人才是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齊備的人才是加快我國 IT 產業發展的百年大計。2003 年以后,我國 IT 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據原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來看,截止到 2008 年,中國 IT 業對 IT 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 40 萬人以上,而根據某大型招聘網站公布的職位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這一數字缺口已達到每年 100 萬。可見,雖然 IT 人“工作累、掙錢少、壓力大”但是目前仍然有超過 1000 多萬人“前仆后繼”,蜂擁而至。
“工作超負荷,身體遭荒廢。飲食無規律,進餐不科學。工作壓力大,生活評價低。”這成為了目前 IT 從業人員最真實的生活寫照。然而,面對整個群體的生活狀態,不僅是從業者自身要合理調息時間,作為雇主的企業,是否也應有所措施,在保證員工的身體健康的 同時,為其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工作環境。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