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再落子公有區塊鏈,將用于分布式身份識別系統

jopen 8年前發布 | 24K 次閱讀 微軟 區塊鏈

錯失移動互聯時代的微軟,面對區塊鏈浪潮時反應卻很迅速。

近期,微軟在 官博 宣布,接受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公有區塊鏈,應用于分布式身份識別系統。公司將率先支持,基于區塊鏈分布式ID驗證在微軟身份驗證(Microsoft Authenticator)App的應用。

與當今世界使用的身份識別形式有異,分布式身份識別系統不受任何單一中央機構(如政府或大型科技公司)的控制。這意味著,該系統消除了審查的可能性,個人理論上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身份和榮譽。

在研究各類型分布式身份識別系統后,微軟選擇了公有鏈。主要因其既能保障隱私,又能實現自行擁有和無授權訪問(permissionless access,注:比特幣和以太坊均為無授權區塊鏈,任何人都能創建地址并訪問)。

“在分析了分布存儲系統,共識協議,區塊鏈和各種新興標準后,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及協議非常適用于啟用分布式ID。”微軟在公告里指出。

一直以來,身份識別是區塊鏈技術最廣泛用例之一,在微軟看來,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是三個明確適用身份識別的基礎平臺。

多年來,與身份相關的數十個區塊鏈項目已出現,其中 Blockstack IDuPort 這兩案例最為人知。

微軟計劃通過 DID (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分散標識符) 的方法實現,它遵循 W3C工作組所規定的特定標準 。但是,目前微軟尚未揭露具體的DID集成方法。

為何說公有鏈非常適合分布式身份識別系統?就像是比特幣,它能消除對方付出信任的門檻,沒有任何政府或其他中央實體能控制、審查基于公有鏈的身份信息。

雖說一些特定方(非集中機構)通過同盟也可能達成上述效果,但公有鏈能確保這些身份協議的基礎層充分分布且不可破壞。

過去,批評者認為在公有鏈上構建身份系統成本高且難擴展。但微軟今日在博文里指出,第二層系統可用來減少必要數目的高昂的鏈上交互。這與Lightning Network如何更好應用于擴展比特幣支付的案例有點相似。

微軟這篇博客駁斥了增加簡單區塊作為系統擴容以處理大筆交易的方式,雖沒指名道姓,但顯然比特幣現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一些區塊鏈社區增加了鏈上交易容量(例如塊增加),但這種方法通常會降低網絡的分散狀態,且使系統無法在全球范圍內達到每秒數百萬次交易的吞吐。為克服這些技術障礙,我們正合作分布的第2層協議,這些協議運行在公有鏈上,以實現全球規模,同時保留世界級DID系統的屬性。”

在這點上,目前尚未可知微軟從支持這種分布式ID的概念里獲得了什么。但我們可以就當前互聯網的狀態做些推論。

LinkedIn是微軟產品里DID可用最明顯的用例,它幾乎能被視為有關個人過去教育和工作經歷的聲譽系統。長遠來看,這可能是微軟將在分布式互聯網領域里所扮演的角色,微軟視自己為不把財務未來押注在用戶

用戶數據并從中

他們不會把財務未來如谷歌和非死book般押注在用戶基礎上。

Longer term, this may be a play from Microsoft in the decentralized Internet space where they’re offering themselves as a company that will not build their financial future around spying on their userbase, which is effectively what is seen from the likes of Google and 非死book.

事實上,微軟較早時就在區塊鏈技術方面進行探索。 2014年 ,微軟通過比特幣切入虛擬金融業,將其作為旗下眾多平臺支付選項之一。2015年11月,微軟首推出Azure Blockchain服務,并逐步開始與諸多以太坊相關知名企業合作。 去年 ,微軟在Azure云上推出Coco框架,幫助銀行、保險公司和制造商等,用以太坊等建立共享數字賬本及自動化智能合同,同時不必作出效率或者機密性方面的妥協。

來自: http://36kr.com/p/5119563.html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