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Google后投奔非死book,前Google員工爆料對比兩大IT巨頭
Google 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最有趣的辦公選擇之一,其福利在世界范圍內有口皆碑。非死book 是互聯網的后起之秀,而且馬上就要 IPO。
在哪個公司工作更好呢?David Braginsky 有幸在兩家公司就職,他詳細介對比了兩家公司的工作差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大公司在戰略定位,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公司福利,發展階段等方面的差異。
Google 就像研究生院
在 Google,大家非常看重對疑難問題的解決,并努力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每一件事都干得體面漂亮。 代碼也寫得很好:整個系統在構建之初,就已經考慮到要適應用戶擴張的需求了。
有成千上萬的專家在審閱關于系統設計的各種進程。
非死book 更像本科院
當有些事需要被執行時,大家才會去完成。
大部分情況下,公司員工都不會對某個話題進行調查或者咨詢相關的專家。大家只是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敲代碼,并確保這些代碼能夠正常工作。
Google 很重視技術
Google 是由幾個工程師白手起家的。“大家選擇做很多事情是因為在技術上實現他們有難度,或者很炫。”David Braginsky 說。在很多項目當中,都是由工程師掌握控制權。
非死book 很重視產品和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影響力更大
扎克伯克是一個產品控,花了很多自己的時間研究產品模型。而且,他對網站的外觀,感覺都介入很深。
Google 實在是很大
有很多個團隊在做同一個東西,但是大家相互間卻完全不認識。這就是擁有上萬員工,跟擁有上千員工的區別。
而且有些團隊堅持認為,有些其他團隊不應該存在。由于文化差異和收購,還有很大部分的部門或團隊被認為是“非谷歌”的。
非死book 要小很多,盡管你不可能認識每一個人,但是 25% 的工程師你還是認得出的。
有的時候不同團隊或個人的工作有重疊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有意安排的。盡管 非死book 在瘋狂地雇人,但是貌似沒有 Google 結構臃腫的困境。
Google 得益于它的大,可以放手一搏,做一些野心勃勃改變世界的嘗試
Google 并不滿足于做一個可以盈利成千上萬的項目。相反,Google 的很多項目都頗具野心。盡管大部分項目都可能失敗,但是一旦有幾個項目成功了,那么隨之而來的成功和影響力都是驚人的。
“如果你的心愿是始終處于計算機科學的最前沿,并且如果你足夠優秀,可以說服 Google 的管理體系將你安排在一個有趣,但是目前不那么迫切進行的項目團隊,那么你應該考慮來 Google。”
Braginsky 說。
Google 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工程師,但是也有不少人是完全不應該進公司的
對于這個問題,Google 貌似并不愿意面對。Braginsky 說。不過,“Google 里面有一些人塑造了整個計算機行業,只是你很少有機會跟他們共事,或者有什么互動。”
非死book 的工程師更加年輕,很多也缺乏經驗。
非死book 更愿意解雇員工。非死book 的工程師平均質量要更高一些,但是 Google 有一些能獨當一面的牛人。
在 Google,你很難覺得自己有真正的影響力
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在現有系統的基礎上,做一些修繕性的變化,以增加系統的穩定性,提高系統表現,或者增加一個小功能。但是話說回來,一旦一個產品或者應用發布了,卻會有數以千萬計的用戶感受到產品的效果。
在 非死book,我(Braginsky)第一天就開始檢查代碼了,然后第二天相應的改進已經被推到網站上。
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需要立馬修復 bug,然后沒過幾天,你的代碼可能已經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運行。再一次,會有不計其數的用戶感受到這些變化。
兩家公司的基本工資很近,不過 Google 給的略多,福利也更好。
Google 的年度獎金定在 15%,但是實際可能會不同。Google 會出資讓你進一步深造。非死book 的年度獎金在 10%,但是對于那些表現優異的工程師來說,增長是非線性的。總體而言,Google 的福利也更好。
這種差異就像是在一個創業公司工作和在一個大公司工作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