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對網易云音樂發難背后的恐懼與擔憂

jopen 11年前發布 | 10K 次閱讀 騰訊

  文/王易見

  日前,一則用騰訊用 300 萬換來對網易云音樂禁令的消息在多家媒體不脛而走,很顯然,這意味著騰訊正式對網易云音樂開炮了。和以前一樣,媒體對類似事件仍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兒大” 的心態,還沒有裁決結果就大量傳播,以博取關注度和點擊率。不過,這事兒也有“邪門兒”的地方,因為禁令不是裁定,這意味著此事件仍尚無定論,在這種情況 下,媒體爭相報道安的是什么心呢?

  這恐怕需要從騰訊方面來找原因了,有業界人士認為,騰訊向網易云音樂開炮其用意在于維護自己的地位,對其他同行形成強勢的震懾,這種做法顯然有些“霸道”,那么騰訊為什么會對網易云音樂下手,而不是酷狗或者其他產品呢?

  網易云音樂對 QQ 音樂行業地位的挑戰與威脅

  眾所周知,網易云音樂是近年來增長迅猛的新興互聯網音樂產品。根據 TalkingDate 移動數據研究中心新出爐的 2014 前三季度手機音樂應用月覆蓋增長率數據,網易云音樂月度增長速度達到 36.5%,超過小米音樂、QQ 音樂等同行。

  著名科技博客“小眾軟件”此前進行了“我最喜愛的在線音樂服務”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網易云音樂獲得 50% 的支持率,成為“我最喜愛的在線音樂服務”網友首選。過半數網友的支持在小眾軟件歷來的網絡調查中較為少見。

  另外,根據網易官方發布的數據,網易云音樂在推出一年之后即已獲得超過 4000 萬注冊用戶,歌單總量超過 3200 萬,已經成為網絡音樂市場不容小視的一股創新力量。結合上述幾個層面來看,網易云音樂在網絡音樂市場堪稱一匹“黑馬”,這豈能不被 QQ 音樂所忌憚呢?

  另一方面,QQ 音樂也有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借助 QQ 用戶群體的推送,QQ 音樂同時在線人數在千萬人以上,但這并不意味著 QQ 音樂沒有瑕疵或者缺陷。在微博、知乎等平臺上,用戶對 QQ 音樂的抱怨之聲不絕于耳,諸如界面難看,歌詞出錯,播放時存在噪音等問題相當多。與之相反,網易云音樂在社交平臺上的口碑出人意料的好。“用過網易云音樂 之后再也不換其他軟件了。”“界面好漂亮,音質尤其棒。”“用網易云音樂才有聽歌的樂趣。”

  再者,QQ 音樂到目前為止在創新和完善方面越來越乏力,而網易云音樂卻一直堅持精益求精的路線,越做越好。在此情況下,盡管安裝量、活躍度都遠不如 QQ 音樂,QQ 音樂仍將網易云音樂視為勁敵,并采取多種途徑絞殺。

  去年 9 月,網易云音樂一封公開信將 QQ 音樂屢屢抄襲的證據予以曝光,稱 QQ 音樂在其最新版本中“借鑒”引入了網易云音樂的 DJ 節目、歌單以及歌手入駐等功能,希望 QQ 音樂不要再繼續“借鑒”。網易云音樂出示多張界面與功能的對比截圖,截圖顯示 QQ 音樂的確對網易云音樂進行了大膽的模仿。這或許可以認為是對網易云音樂創新的一種致敬,但網易云音樂表示已經為自己產品的許多功能申請了專利,不希望 QQ 音樂以此種方式表達對自己的崇拜。

  為高額利潤打擊網易云音樂

  實際上,無論是對網易云音樂的抄襲也好,打擊也罷,騰訊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日益龐大的在線音樂市場以獲得更多利潤。

  根據《2014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 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 440.7 億元人民幣,其中無線音樂市場規模達 397.1 億元,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 43.6 億元,2013 年數字音樂用戶數量達到 4.53 億人以上,規模以上提供音樂產品或音樂服務內容的企業數量達到 695 家。2013 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為 2716.56 億元,同比 2012 年增長 7.9%,略高于同期 GDP 增速。

  面對一個利益龐大的市場,騰訊可以在產品體驗倍受指責的情況下發起對業內領先者的打擊,歸根結底還是施行壟斷策略。

  事實上,騰訊對于潛在競爭者的策略向來都是三步曲:抄襲、打擊、封殺。目前,騰訊對網易云音樂正處于“打擊”階段,預計在不日的將來,網易云音樂在微信上的分享鏈接也將被屏蔽。

  三年來,盡管騰訊多次召開“開放大會”,宣揚互聯網的開放精神,實際上,騰訊并沒有好好的貫徹這種開放精神。但騰訊卻學會了打壓背后的創新,因為在面對向網易云音樂這樣的對手時,騰訊不止進行打壓,也的確表現出了在產品領域久違的創新。

來自: weibo.com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本文由用戶 jopen 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所有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管理員。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始鏈接、圖片水印。
 本站是一個以用戶分享為主的開源技術平臺,歡迎各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