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未來 不過“屌絲”企業還是別玩了

12 月 1 日,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著名財經雜志《巴倫周刊》撰文分析了當前云計算市場的發展趨勢。文章指出,與微軟等傳統軟件巨頭相比,云計算軟件產業的前期固定資 產和設備投資過于龐大,導致整個產業陷入盈利困局。不過,由于市場需求旺盛以及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云計算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仍是一片光明。
以下是文章內容全文: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互聯網發展給人們最重要的啟示之一是:所謂“無縫接入”的電子商務產業需要真金白銀作為強大支撐。當前的云計算產業再次提醒人們,盈利才是產業的生存之本。
像老大哥微軟一樣,當前的云計算軟件公司都在銷售軟件代碼產品。然而,與微軟提供 CD 集成版軟件不同的是,這些軟件公司在各自的服務器計算機上運行軟件代碼,而需要使用軟件的企業客戶則直接通過互聯網來接入這些服務器就可以了。
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偏低

這些新興的軟件開發商其實更類似于電信運營商,因為它們需要自己建設和維護大量的服務器才能保障自身軟件的良好存儲和運行。我們最好把這些軟件 開發商稱為軟件“運營商”。由于前期網絡和服務器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大多數云計算軟件開發商當前的盈利能力普遍偏弱。
兩年前成功上市的 Workday 正在成為一家頗具實力的云計算軟件開發商。在截至明年 1 月底的 2014 財年,Workday 的財年營收預計將同比大幅增長 67% 至 7.85 億美元。然而在購買房產、辦公地和設備方面支出了 1.01 億美元后,Workday 從云計算軟件業務獲得的現金凈利潤卻僅為可憐的 760 萬美元。也就是說,其自由現金流收益率(Free Cash Flow Yield, 以下簡稱 FCFY)僅為1%。
而軟件巨頭微軟今年的年營收將達到 980 億美元,其 FCFY 有望達到 26%。也就是說,微軟今年將有 250 億美元現金用于支付股息和回購股票,或者干脆把這筆錢存到銀行里。
當然,微軟已經擁有近 40 年的發展歷史,與之進行對比似乎并不公平。但縱觀整個云計算軟件產業,其 FCFY 和資本集中水平卻根本與微軟建立起來的高收益業務沒有可比性。
在對 22 家云計算軟件公司進行調查后發現,其 FCFY 的平均值僅為 4.5%,并不比互聯網零售巨頭亞馬遜的2% 高多少。而亞馬遜則是業內利潤率最低、資本最為集中的科技巨頭。這 22 家公司包括 Workday、在線旅行訂票系統 Sabre、IT 商業軟件公司 ServiceNow 以及營銷軟件公司 Marketo。
股票期權支出大
業內投資者往往都十分關注這些云計算軟件公司在股票期權方面的支出表現。今年前 9 個月,Workday 的股票期權支出高達 1.17 億美元,占其營收的比例為 21%。作為全球最大的云計算軟件開發商,Salesforce.com 今年前 9 個月的股票期權營收比雖然僅相當于 Workday 的一半,但實際支出則高達 4.13 億美元。
然而股票期權固定支出卻模糊了固定資產支出在營收中的占比。畢竟,后者才是軟件公司運行服務器最重要的基礎。對于上述 22 家公司來說,其固定資產支出的營收占比要遠遠高于微軟這樣的業內老牌軟件公司。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FactSet 的統計顯示,微軟在 2014 財年的固定資產和設備支出在營收的占比可能為6%,占其運營現金流的 1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述 22 家軟件公司當前財年的平均固定資產支出營收占比可能會達到 8.6%,占其營收現金流的比例則可能高達 207%。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每獲得 1 美元的現金凈利潤,就需要支出 2 美元用于固定資產和設備投資。
這些數字還因各個公司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云端客戶服務處理應用 Zendesk 在今年前 9 個月支出了 1900 萬美元用于租賃辦公地以及購買服務器和與云服務有關的必要設備,這直接導致該公司的現金流達到負 1900 萬美元。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該公司本財年的資本支出占營收的比例將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 34 倍。
今年,投資者總體上也在一直拋售云計算軟件股票。Saleforce 的年內股價增幅為 8.5%,成為云計算股表現最好的個股之一。而 Workday 的年內股價增幅則僅為 4.7%。
ServiceNow 的年內股價漲幅高達 14%,這可要得益于該公司已經成為 IBM 或另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潛在收購目標的緣故。
市場需求旺盛

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一家公司需要支出 2 美元才能賺到 1 美元凈利潤的話,整個產業為何還會呈現出當前的勃勃生機呢?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都想通過購買云計算服務而省去軟件的運行費用,從而徹底砍掉安裝新應用的成本開支。因此,很多年輕的創業公司都采取這種方法與微軟、甲骨文和 SAP 等老牌軟件巨頭展開業務競爭。
云計算產業的未來曙光在于,隨著時間的推移,軟件開發商的軟件運行成本會變得越來越低。隨著云計算軟件開發商規模化發展的進一步加深,其新增用戶的增量成本將會下降。這就意味著,每個服務器可以為越來越多的客戶運行軟件,每個服務器所產生的凈利潤也就越來越高。
與業內的小型競爭對手相比,Workday 和 Salesforce 等大型云計算軟件開發商的資本支出營收比或者資本支出與自由現金流之比相對較高。然而,整個云計算產業似乎并沒有出現降低固定資產支出的任何跡象,因此要 想達到整體營收超過成本支出的拐點也尚需時日。此后,才能出現凈利潤的井噴式增長。
然而,投資者今年并沒有對云計算產業的巨額資本支出給予多大的耐心。
<span id="shareA4" class="fl">
</span>
</div>